无印良品美国子公司申请破产
自今年疫情爆发以来,快时尚行业哀鸿遍野。H&M关闭3778家门店,ZARA关闭全球50%的门店,GAP全球范围内大面积闭店,维密英国公司进入破产清算......除了各大知名品牌,还有众多小品牌悄无声息的淹没在了这场洪流当中。
让人颇感意外的是,7月10日,日本零售巨头无印良品也宣布,其美国子公司已向法院申请破产保护,计划永久关闭美国部分不盈利店铺,并重新就门店租金进行谈判。
据报道,无印良品在美国的18家门店因受疫情影响关闭,而且过往三年一直处于亏损状态,负债已经高达6400万美元,新冠疫情应该算是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不过,其母公司表示,美国子公司的情况并不影响全球其他国家门店的正常运营。但是从营销数据来看,无印良品在亚洲主力市场的表现似乎也不尽人意,今年第二季度,MUJI日本和中国市场的销售量同比下降近50%,生存状况堪忧。
01
曾经被小资青年们奉为宠儿的无印良品,怎么突然就不香了呢?
其实,即便是没有受到疫情的波及,无印良品近几年来在中国的经营状况和品牌口碑也远不如从前。
这其中最受人诟病的一点,便是产品质量问题。
2018年8月,无印良品服装质量抽检结果显示10批次产品不合格;2018年10月,无印良品的榛子燕麦饼干被检测出含有有毒物质;2019年2月,无印良品标榜为“天然水”的饮用水检出含有致癌物质......
从服装到食品饮品接连出现严重质量问题,对于品牌声誉无疑会造成致命打击。另外,无印良品还屡次被消费者投诉商品未标明材质、产地等信息,并且还不提供售后服务,消费体验比较差。
第二点则是常年不变的产品风格。
一直以来,无印良品都秉持着极简的设计风格,但是时代在变,消费者的审美和需求也在变,而主打日系简约文化的MUJI却并没有适时的做出改变和创新,单一的品牌调性逐渐流失掉部分消费者。
而且,“无印”的品牌理念,也使得消费者的品牌身份认同感较差。加之同类竞品的崛起,使得无印良品在品牌辨识度方面优势渐失。
可谓是“成也极简,败也极简”。
第三点就是价格和性价比。
虽然MUJI在日本只是一个物美价廉的杂货铺定位,但是入驻中国市场后,却把品牌的目标受众锁定在了中产阶级和小资青年身上,因此产品定价都偏高。并且,即便是同款产品,在中国市场的售价也会高出日本几倍之多。
在竞品企业和购物渠道都不算丰富的那些年,无印良品的高价策略或许还有大批用户在品牌身份认同感的驱使下掏腰包。但是,红利期过后,现如今的消费者却不会再轻易当韭菜交智商税。在网上花更少的钱买质量更好的产品,难道不香吗?
因此,MUJI从2014年开始至今,在中国市场总共降价11次。但是,在产品性价比没有明显提升,价格却仍旧远高于同行竞品的情况下,肯定是难以挽回人心的。
02
其实无印良品的走衰,可以算是众多企业发展现状的一个缩影。很多我们熟悉的品牌在现如今糟糕的市场环境下,也都在生死线上拼命挣扎。
昔日鞋业巨头贵人鸟负债42亿宣布停牌;拉夏贝尔每天关店13家,3年市值蒸发百亿;真维斯进入破产清算;阿迪、耐克等企业,都在亏损的边缘试探。
除去自身经营不善的因素之外,或许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被快速发展的时代所倾轧。
大润发创始人在被阿里收购后曾说过,“我们战胜了所有对手,却输给了时代”。的确,大润发在零售行业创造了19年不关一家店的奇迹,家乐福、沃尔玛等劲敌都无法击败它,最后却还是被新零售大佬收入麾下。
纵观市面上各行各业的品牌,相似的例子也不胜枚举。
柯达胶卷败给了数码技术;尼康相机败给了智能手机;诺基亚败给了苹果......
而且很多时候,这种竞争碾压甚至是跨行业的。比如曾经连续18年保持增长的康师傅方便面,没有输给任何竞品,却被饿了么、美团等新兴的外卖配送平台抢了生意。
正如达尔文所说,“在丛林里,最终能存活下来的,往往不是最高大、最强壮的,而是对变化能作出最快反应的物种。”
是的,就像与无印良品一样来自日本的快时尚品牌优衣库,最初入驻中国时也曾一度面临销售低迷的困境,但是企业却迅速根据中国国情做出了营销渠道和产品设计的调整。
紧跟国内电商发展形式开拓淘宝旗舰店等线上销售渠道,并且还屡次与知名艺术家和热门IP一起打造联名款产品,在年轻消费者心中累积了好感度,近年来营收持续走高。
不得不承认,互联网时代不仅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模式,也改变了传统企业发展的方向,企业如果一直保持固步自封刚愎自用的经营理念,不对市场环境的改变快速做出响应,那么最终只能会被时代所抛弃。
在适者生存的商业市场里,没有任何一个品牌能够一直安稳躺在曾经的辉煌之上。
编辑:鞠君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