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见过或听说过哪些大神级交易员?
我看过缠论似乎有很多人觉得 是个很厉害的理论 也包括其他一些热门或冷门的理论或实战 那么学过这些理论或交易系统的 研究少则几月多则几年 研究这些可以使资金每月翻倍吗? 如果不能为什么要研究?1:400杠杆 月盈利20~50% 可以说很简单 并不需要什么 数浪或缠论 这些东西 来说说你们见过的最厉害的交易员 是怎样的本来想大家来 聊聊那些厉害的交易员是怎么样的 长长见识 没想到反被说什么这个盈利不可能达到 很是无奈 自己给自己弄个瓶颈 是最可怕的 别人帮不了 自己又意识不到永远打不破 所以在你的观点里 我所说的盈利是不可能的 盈利达到了账户是我的 爆仓了账户还是我的 所以希望大家以后不要拿盈利说事 回到主题 多讲些交易员的事迹 或讨论讨论交易 我也是很欢迎的 我开这个主题的目的 也是希望有个更高的目标 可以努力 我的想法是 别人可以做到的 我也一定可以做到 我还有比他做的更好的信心 大家一起努力吧
交易是一门严谨的功夫,我是没见过一个靠理论之类的赚到大钱的,可能是我孤陋寡闻了。
我认为这也是专业和韭菜的区别。
各种理论大行其道,只是因为新手们接受不了市场不可预测这个定理,总是想在波动中寻找确定性。
大神级交易员应该有什么特征?对标的物的熟悉程度,风险控制的策略,稳定的交易信号,仓位管理和良好的纪律,还有夜以继日盯盘带来的经验和综合大局观,这几种有那个是理论能告诉你的?
理论是什么? 只会分类历史走势,建立一个逻辑框架,让你在已经发生的事物中寻找规律,但是事物的结果已经确定,那么带来的这个分析结果,对于未来有什么意义?出现的时间间隔及幅度大小并不一定具有再现性,那么对实际交易有多大的帮助?
专业的交易员,技术面只是辅助和基本功,重要的还是基本面的能力。
盈利=(出场平均价格-入场价格平均价格)×仓位
仓位多了自然入场价格平均就不一定会是自己想进的点位
盈利不等于本金×(1+盈利率)
换句话说
盈利对于平均价格和仓位是乘法计算
盈利对盈利本身是加法计算
So
知道不用乘法对盈利本身去计算,就是很厉害的高手了。
以上
导读:文章所述操盘手为亿安科技操盘手李彪,他曾神奇预测2007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金融危机,并神奇预测美国股市和我国股市的顶底;他能够坐庄一只股票,把成本打到0再拉台几十倍甚至上百倍;他首创“跌停板洗盘法”,玩死庄家,甚至阻击机构!他就是1999年亿安科技的首席操盘手李彪。
“亿安科技”股票曾经从1998年8月的5.6元左右,最高上涨到126.31元,涨幅高达21.5倍,名动一时。亿安科技是中国首只股价突破百元的股票,也是首只跌幅达到百元的股票。它编织了许多暴富的神话,但却是更多股民的噩梦。
本文作者:彪弟
很多庄家和机构坐庄时拼的是资金实力和社会资源实力。但李彪却剑走偏锋,甚至可说是有点诡异,像个轻功高手,打的都是“斩首战”——动用资源不多,但效果很大。
记得在1998年底的时候,我当时在一个机构做操盘手,我独立负责一个项目运作,但手头资金不够,需要寻找合作者。那时候,很多的民间机构都想独立运作项目,无奈当时的资金力量和社会资源都很不够,于是,不同的机构之间相互合作的情况很常见,这也算是优势互补。
经朋友介绍,我认识了李彪。记得见面的地点是在北京的凯宾斯基饭店咖啡厅。那天,他们来了两个人,一个是戴着眼镜,长着国字脸,面目和善;另一个长得眉清目秀,但显得很清高。朋友介绍说,那个戴眼镜的叫李彪,另一个叫汤凡。
我之前并没有听说过他们。通过简单的寒暄,我发现他们在这个圈子认识很多人,因为我随意讲出的某些我熟悉的较有实力的机构和大户,他们也都有所接触。很快,我们就直入主题。他们说,他们手头有几个亿资金,正在找好项目。那天,他们问了我很多有关项目的问题,比如,题材、题材保证金、双方合作模式等等。那天,汤凡是主谈,而李彪说话较少。
在当时,那天的见面对我来说是很平常的事,因为为了寻找项目合作方,我在之前和之后见过不少的机构和大户,所以,并没有将他们俩特别看待。但后来,我才知道,这两个人在股市上却并不简单,做出了好几件震惊市场的大事情。由于种种原因,我最终没有与他们合作。
时间一晃就到了2000年1月初。那时,正值网络科技概念盛行,强庄股如日中天。而我运作的项目出了一个岔子,有一个合作伙伴因特殊原因,必须从股市撤走近亿元资金。由于时间很紧迫,要是不能够快速找到接盘,那么,后果不堪设想。于是,我又开始了找资金之旅。
有个“资金贩子”朋友人脉广泛,他说有一个人是亿安科技的操盘手,应该有办法,于是就将其引见了过来。亿安科技是当时股市的大牛股之一,股价从4元多涨到了当时的40多元,涨幅超过10倍(后来又涨到了126元,这是后话)。对于这个大牛股的操盘手,我还真想见见呢。我一见到那人时,感觉眼熟,很快就想起来了,他就是李彪。经我提醒,李彪也想起我来了。怎么说也算是旧交吧,于是,这次我和李彪就聊得深入多了。
话题当然是从亿安科技开始。李彪先给我大致介绍了一下他做亿安科技的情况。他说,这个项目是亿安科技的老总罗成委托他们几个做的(后来,在证监会处理亿安科技的文件中,提到了亿安科技操盘手李彪、汤凡等人的名字),他负责该股的吸货和第一波拉升,现在他的工作完成了,就将操盘工作交给了别人,但每天盘面的事情他还很清楚。
说到吸货,李彪说成功的关键就是保密。为此,他可没少费脑筋。他说,在这个圈子里人认识他的很多,只要他在哪个营业部一呆,他的账户就会被营业部老总监控。为了躲避监控,他只好选择一些地域偏远、他从没有去过的营业部分散开户。在开户后,为了迷惑营业部的人,他先满仓买进别的股票,然后再清仓卖出这些股票,这样倒来倒去好几次,营业部的人看他好像不太会做股票,也就不再关注他了,随后,在他将账户全仓买入亿安科技后,也没有人管他。一旦吸货完成,他就进行转托管。通过这样的手段,就避免了让别人盯上。
当然,即使这样做,也难逃“老鼠仓”的威胁。“老鼠仓”不是来自别处,也不是来自他泄露了什么信息,而正是来自于亿安科技的高管层。亿安科技的老总罗成委托李彪做盘,罗成的心腹们,那些核心高管层不可能不知道。而且,罗成也默许高管层从中获利。
于是,在李彪刚起庄的时候,这些高管层及其七大姑八大姨也都同步开始了吸货,希望能够通过贴庄赚大钱。对于这些“老鼠仓”,高管层掩耳盗铃,以为李彪不知道,但李彪是什么人,他当然非常清楚。但李彪不能够容忍这些“老鼠仓”的存在。因为根据李彪与罗成的协议,李彪做盘的报酬,来自于这个项目的最终盈利,这个盈利可以用现金方式结算,也可以用瓜分亿安科技底仓的方式来体现。很显然,李彪的底仓吃得越多,盈利才会越大。要是底仓都被那些“老鼠仓”占了,那李彪还能赚什么钱?
在完成了外面浮筹的吸货后,李彪就开始了对于“老鼠仓”的猎杀。但要赶出这些“老鼠仓”绝非易事。一般来说,震出老鼠仓的决定性手段,就是由上市公司发布重大利空,但这个手段李彪根本不可能使用,因为对于公司的内幕信息,那些建老鼠仓的高管们甚至比李彪还要清楚。
且不说那时候亿安科技根本就没有什么重大利空,即使亿安科技有什么重大利空,最多也是李彪和那些高管们同时知情,李彪不可能在瞒着那些高管们的情况下,将这些重大利空作为针对高管们的震仓手段。所以,李彪与这些高管们的博弈层面决不在内幕信息层面,他要想出更好的办法。
李彪要面对的敌人,不是别人,而正是他的“东家”,这真是非常奇特的一幕。那么,他有什么法子打败他的“东家”呢?李彪跟我说,他深知那些高管们的心理:一是不懂股票,却不懂装懂;二是都很贪婪,不愿意吃亏,哪怕是小亏;三是自以为能够控制局面。所以,要对付他们,就必须打出组合拳才行,他想出了绝妙的计策。这一天,他到了罗成的办公室,故意当着几个副总的面嚷嚷,说亿安科技的盘子很不干净,要彻底洗盘,否则不能做了。
罗成他们当然装傻,问李彪要怎么办,李彪说要把股价狠狠往下砸30%以上,且要将股价放在底下“凉”半年,将老鼠仓彻底逼走。李彪知道,罗成他们对于李彪的说法开始可能并不相信,因为这些人不懂股票,你不可能一两句话就把他们吓跑
但是,假若亿安科技的股价真的向下破位,那么,这些高管们是会害怕的,因为,他们这时候就会把李彪原先说的那个吓人的话当真,会想当然地认为该股股价就是要跌30%。与其被套30%,还不如先跑掉,以后待股价更低一些或者即将拉升前再买入,岂不更好吗?
其后几天,李彪就真的在盘面上将亿安科技的股价做出了向下破位的形态。李彪的手段确实非常高明:一方面是在高管层散步虚假信息,二是在股价上做骗线,经他这一通类似反间计、烟幕弹般的折腾,那些高管们的老鼠仓就真的开始了恐慌出逃。而李彪呢,则用了一些秘密账户,将这些老鼠仓悉数收入囊中。
关于这一段,李彪在《缠中说禅》中《教你炒股票87:逗庄家玩的一些杂史4》中有这样精彩的叙述:
“这例子,还没动手,老鼠仓就抢起来了。因此,后面的任务十分艰巨,首先要抢到足够的东西,其次还有成本不能太高,第三还要把老鼠仓洗出来,最后,这时间还不能太长。这怎么看都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首先,在一个大的压力位上顶着,接了所有的解套盘。老鼠仓是不会接解套盘的,别的小玩意就更不会了。然后在那位置上不断地假突破。一般在强压力位上,一般人不会拼命给你冲关的,而不断的假突破,就让所有技术派的人把筹码交出来了。但这时候,买到的,是最高的成本,除了历史上的高位套牢,所有人的成本都要比这低。
这时候,把帐上所有的钱基本都打光了,还有一部分。当时,有一种透支是需要当天平仓的,用剩下的钱,借了该种透支。然后那天疯狂地买,早上就把所有的钱加透支全买完了,因为前面N次的假突破,突破后根本没人管,需要的就是这种效果。
下午,需要平仓了。不断交涉是否可以不平,结果是不可以。很痛苦状地开始平仓行动,瀑布一样,价格下来了,早上买的,亏损着全砸了出去,结束一天悲惨的交易。价格也砸穿前面一直坚持的平台,收盘后,有人被套被人追债的传闻马上到处流传。
第二天,所有的老鼠仓,所有知道消息的都蜂拥而出,然后是第三天,也是这样。
这时候,在N个别处的遥远的地方,所有的抛盘都被吸到一个无名的口袋里,所有出逃的人都在庆幸,因为第四天依然大幅度低开。”经过彻底的洗盘,李彪告诉我,最终亿安科技的控盘率达到了95%以上!
当然,经过这么一役,高管层的老鼠仓是被洗出来了,但李彪清楚,若事情仅仅停留在这个阶段,他会惹麻烦的。因为,一旦日后亿安科技的股价拉起来了,而这些高管们彻底踏空,那么,这些高管们肯定会怨恨李彪。李彪说,他是一个愿意将事情做得干干净净,表面上没有什么毛病的人。于是,他又施一计。
在亿安科技股价即将大幅拉高前(这个操作计划只有李彪自己知道),他假装给亿安科技高管们“送人情”。他到了罗成的办公室,当着罗成的几个心腹,在谈了一番题外话,而见面快要结束的时候,他突然自言自语般地嘟囔道:“要买赶紧买呀,过这村没那店了呀。”
我问李彪:“这些高管们买了吗?”他笑着说:“他们可能以为我是在开玩笑,另外,他们都被震仓暂时吓破胆了,哪里敢马上买呀。再说,筹码都在我的手里了,他们要买也买不到什么了。我这样和他们说,就是向他们表明,我在拉升股价前可没有忘记通知他们,他们买不买就再和我无关了。”
常言道:“功夫在身外。”坐庄,本来是凭借资金实力定胜负的,但我第一次看到李彪不是运用资金力量,而是应用心理战来操控局面,真的使我大开眼界。但他大打心理战的故事到此并未完结。我问李彪,现在亿安科技做到什么程度了,是想继续拉高,还是想出货了。他说,已经开始出货了。于是,我们就谈到了出货的技巧问题。
虽然庄家时代离我们已经远去了,但很多投资者至今还并不清楚庄家的运作模式,而很多没有做过庄甚至连庄家都没有见过的股评家们,往往凭自己的想象,就写了很多的诸如“破解庄家”、“与庄共舞”、“战胜庄家”之类的文章或书籍,对股民们误导颇深。
比如,很多人都说庄家的出货手法是拉高出货,但这个“拉高出货”到底是怎么回事,却没有多少人知道。大多数人理解的“拉高出货”,是庄家在将股价拉高到位后,再从股价高位开始向下砸盘出货,此所谓“砸盘出货法”。这种说法似乎有理有据,逻辑性也很强,但却与事实相去甚远,绝大多数庄家在出货时,都不是用这个“砸盘出货法”。
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几乎所有投资者都有追涨杀跌的心理,在股价上涨时愿意买进,而在股价下跌时不敢买入,甚至会卖出。“砸盘出货法”的最大问题,就是在庄家开始出货时,庄家不会再拉高股价,如此,股价形态就会立即变坏;
比如,股价会做头、平台会破位,等等,而股价形态一变坏,外面的买盘就会骤然变少,而里面的卖盘却汹涌而至,在买卖盘失衡的情况下,庄家要硬来砸盘出货,就会引发多杀多的局面,那么,庄家的货往往没有出多少,股票就会连续大跌。若庄家硬要采用这个“砸盘出货法”,并不是说庄家不能够出货,而是说庄家会在出货时要付出极大的价格下降的代价,很可能是庄家在出完货后,股价已经砸到了其成本价附近甚至会跌破其成本价,庄家将白忙活一场。
所以,绝大多数庄家都是采取“边拉边出法”,即,一边拉高股价,一边慢慢派发,待股价拉到最高点时,庄家手里的货已经出了大半,剩余的筹码庄家就可采用“砸盘出货法”出货了。“边拉边出法”的优点,是庄家可以较高的平均出货价格将货出完,庄家可以获得较高的利润。
在见到李彪之前,我对于“边拉边出法”已经相当熟悉,但要将“边拉边出法”运用得当,获得很好的实战效果,却并非易事。根据我的经验,在应用“边拉边出法”时,往往会碰到这样的两个问题:
一是拉高出货的效果问题。典型的拉高方式包括急速拉高、缓慢拉高、平台式拉高、大涨小回式拉高等,那么,到底何种拉高方式的出货效果最好呢?
二是大买盘的问题。在拉高出货的过程中,有时候会在某一天或者某一段时间发现盘中出现大买盘。所谓大买盘,有两种形式:其一是在底下垫着好几层大买单,你总砸他总有,多的时候往往一天内可以接走几百万股;其二是向上的攻击盘,往往总有十几万股或者几十万股的向上扫盘,你总压他总扫,多的时候也是一天内可以扫走几百万股。
这些大买单,不是基金的,就是某些机构或者大户的。我一直没有弄清楚,在拉高出货时,该怎样对待这些大买盘,是他们要多少我就给多少呢?还是只给他们一部分?抑或根本不给?我看到很多坐庄的朋友,在遇到大买盘时,往往会不给,他们的理由是,这些大买盘一旦买成股票,就会变成对手盘,成为明天的砸盘筹码,会破坏盘面的。他们说的到底对不对呢
针对我提出的以上问题,李彪谈了他的看法,我现在总结如下:
第一,关于拉高出货的效果问题。李彪说,庄家要出货,特别是要出主仓的货,除了采用“边拉边出法”,几乎没有别的好方法。他说:“在拉高时,一定要将K线形态做得非常简洁,富有规律性。一般来说,平台式拉高的规律性最强,也是我较喜欢的拉高方式。我一般采用小平台型拉高方式,在将股价拉高一段后,做一个小平台进行整理,特别要注意在小平台上保持股价不跌,然后再拉高一段,再做小平台,如此反复。”
他说,在前一两波拉高时,买盘会很犹豫,但一旦股民们看到你做的股票很有规律性,买盘就不会害怕了,特别是当股价每次突破小平台后,买盘就会越来越多,庄家可以趁机边拉边出。而每次在小平台盘整时保持不跌很重要,既不会吓走买盘,也不会引发大卖盘,外面的买卖盘有可以达到自我平衡,庄家根本不用再吃进货。
很多不太会玩的庄家,可以做到在拉高时出货,但一旦开始做平台了,就又要靠不断吃货才能够维持住这个平台,折腾半天,好不容易出的那些货又吃回来了。问题出在哪里?问题就出在他们的平台没有做好——或者是平台不平,股价耷拉下来了;或者是平台太长,搞得一点人气都没有了,庄家只好自娱自乐了。
李彪说,在拉高出货时,每天盘面的分时图上,也要做出很有规律的图形,基本原则是分时线要保持干净、整洁,不要乱七八糟。总之,拉高时不要用那些“古灵精怪”的手段。李彪很爱用“古灵精怪”这个词,这似乎成了他的口头禅。后来,我在他的《缠中说禅》看到他的“走势趋完美”的论述,想必说的也是这个意思吧。
李彪说他做股票时,只设定一个初始出货价格,至于在出货过程中,股价会拉高到哪里,他也不知道,这要看当时出货的情况而定。他曾经做过一只股票,边拉边出,待到股价拉到最高点时,突然发现手里已经没有货了,结果呢,在他离场后,该股竟然还自己上涨了一段。他说,这就是做盘做得好的效果,让人看不出来庄家跑了,股价趋势还保持得很完美,其上涨的惯性还很强大。
第二,关于大买盘的问题。李彪的态度非常坚决,他说:“见到大买盘一定要给!这些大买盘毫无规律性,有时候突然就来了,但更多的时候是踪影难觅。你若不给,很可能在很多天都找不到买盘。”至于说那些大买盘会否成为对手盘的问题,李彪不以为然,他说,庄家的货总要给出去的吧,给出去的货都有可能成为对手盘,庄家要是怕对手盘,那庄家就不要出货了吧。他说的不无道理。
话说到这里,李彪对我说,出货的问题并非只是简单的盘面操作问题,要是盘面问题就能解决所有出货问题,那岂不是所有庄家都会成功吗?事实上,有很多庄家在出货环节上是失败的。为什么有的庄家出货非常顺利,而有的庄家却很难把货倒掉呢?
李彪说:“很多庄家没有仔细体会整个坐庄的流程。在吸货时要保密,这不错,很多庄家能够做到,但在出货时呢?应该做什么?大部分庄家并不清楚。他们往往都是闷头操盘,从盘面上下功夫,造骗线,但效果并不佳。其实,出货的关键就是要吸引买盘进场接庄家的货,而吸引买盘有很多方法,盘面操纵只是其中之一罢了。”
我问他还有什么更好的方法,他说:“在出货时,一定要宣!要满世界宣。要逢人就说你的股票将炒到什么价位。另外,要拿出所有能够拿得到的大利好,不管是真的假的,大利好能够套住大机构。还有,就是要不断地进行股票抵押融资,让人看到你确实拥有巨额拉升资金,实力非凡。实际上,在出货时根本不用动用拉升资金,动动嘴巴就可以了。”
他的话实在让我震撼。我之前确实对于这种用“嘴巴宣出货法”闻所未闻。后来我将他的这个方法介绍给了我的一个朋友,他当时正因拉升资金不足,为无法拉高股价,无法出货而发愁呢。在深刻领会李彪的这个“嘴巴宣出货法”后,我的朋友豁然开悟,他先是让上市公司给了一个大利好(与某某著名大学签署了网络科技方面的战略合作协议,只花了100万元的代价),在有这个利好后,他拿着协议成功地找了几只基金锁仓。
由于基金锁仓,使得他操作的股票成为了一只网络科技明星股,带来了很多买盘。另外,基金锁仓又让他腾出了上亿元的拉升资金,外面的买盘加上新增的拉升资金,我的朋友很快就将股价拉了起来,终于解了一个困局。仅仅是思路的一个小小的改变,就将一个原本的死局变成了满盘的活棋,若不用“嘴巴宣”,我相信的那位朋友肯定还会为着怎样才能融到上亿元的拉升资金而对着盘面一筹莫展呢。
在谈到出货的题材时,李彪说:“从以往的情况看,配合坐庄的题材无非是两类:一类是概念型题材,如现在的网络科技概念;另一类就是价格幻觉题材,比如高送股、高配股题材。对于出货来说,价格幻觉题材应该更重要一些。”
确实如此,在当时的庄家时代,凡是历史上出现过的一些大牛股,均是连续高送股、连续填满权的股票。但是,当这个价格幻觉游戏玩的久了,股民们还会永远上当吗?
对于这个问题,李彪也有同感,他说,当一种游戏玩的久了,大家就都知道其中的秘诀了,就会玩烂了,要再利用这个游戏骗别人的钱就难了。“所以”,他说:“庄家要成功,也要不断创新,创造一些新玩法。新玩法别人没见过,就容易让人入局。”
我说:“自这几年兴起坐庄以来,所有的玩法大家也都明白了,还有什么新玩法能够让股民们感到新鲜呢?”
这时候,李彪好像突然想起了什么,和我说:“对了,我和你说一只票,这只票我们正在做,就是一种即将绝种的新玩法。”。
我问:“哦,还有这样的事情?是什么股票?”
“深赛格”,他说。
我略一沉思,道:“这只股票我好像有点印象,它不是要高比例配股吗?”
他说:“对。这个高比例配股就是一种新玩法。你还记得去年8月中关村连续三个跌停板的事吧?”
我当然知道这个事情。中关村是借壳琼民源上市的,在上市前,就向全体流通股东按照10配10配股。由于深沪交易所计算除权公式不同,当法人股股东放弃配股时,在计算配股除权价格时,深市股票就会出现配股除权价升水的奇特一幕。而这个配股除权价升水现象在中关村这只股票上被演绎到了极致。
1999年8月中关村增发新股后,除权价按上交所公式计算为19.79元,这也是真实的除权价格,但用深交所公式计算则为26.02元,要比真实的除权价格高出31%(笔者注:深市除权参考价计算公式为:除权参考价=(股权登记日收盘价×原总股本+配股价×配股比例)/(原总股本+增发新股),沪市除权参考价=(股价+配股比例×配股价)/(1+配股比例))。深交所认为他们的除权价计算公式比较客观合理地反映了配股后的股价实际稀释情况,而上交所则是按国际惯例以市价总值相等的原理制定公式,以流通股的配股比例为基准。
但从实际情况来看,深交所的配股除权价格是虚高的。正因为中关村的配股除权价格较真实除权价格虚高30%,就使该股在除权后,原有持股者就凭空多赚了30%,原有持股者当然愿意在第一时间卖出这个股票,哪怕是在第一个跌停板卖出,也比原先的持股价高出20%,这个天上掉馅饼的好事,谁都愿意沾呀。
但市场的其它投资者也并不傻,人人都知道中关村的除权价格虚高了30%,没有人愿意在中关村除权后,给原有持股者高位接盘,于是,该股就出现了在配股除权后连续三个无量跌停板的现象。在跌完这三个跌停板后,中关村的股价才与真实的配股除权价格接轨,到第三个跌停板时,其它投资者才蜂拥进场。
李彪说:“自从深交所推出这个配股除权计算公式后,我们就发现了其中可利用的机会。我们给深赛格量身定做了这个配股方案。按照现在的方案,假若我们将深赛格的股价从现在的20元拉高到35元除权,那么,深赛格的真实除权价应该在22.5元左右,但按照深交所计算出的除权价格却应该在32元左右,要高出40%多。”
我的疑问是,即使深赛格的配股除权价格虚高,但投资者也都知道这一点,在深赛格除权后,该股股价肯定会跌到其真实的除权价格的。也就是说,即使该股在除权后以32元开盘,股价也会如中关村一样,连续几个无量“一字跌停板”跌到23元左右,李彪怎样利用这个配股除权价格计算的差异获得溢价收益呢?
对于我的问题,李彪莞尔一笑,道:“看来你还没有真正明白中关村那三个跌停板的涵义。中关村在第三个跌停板时的价格,是否就相当于除权前的价格?”
“是的。中关村在跌到第三个跌停板时,等于没涨没跌。”
“中关村在跌到第三个跌停板时,是否打开了跌停板?”
“是的”。
“为什么中关村在第三个跌停板时,能够打开跌停板?”
“因为在牛市中,任何股票逆市出现三个跌停板,大家都会认为股价跌低了,该短线抄底了,于是跌停板就会被打开。”
李彪说:“这就是问题的关键。如果一只股票在连续暴跌三个无量“一字跌停板”后,铁定能够放巨量打开跌停板,那么,庄家就可以利用这个连续跌停板模式出货。”
我还是有点不明白的问:“即使深赛格能够在连续三个无量“一字跌停板”后,放巨量打开跌停板,对于你们来说,深赛格的股价也只是回到了除权前的价格,该股的股价并没有任何填权,没有任何溢价,你们的溢价收益体现在哪里呢?”
李彪说:“这是一个看似很简单,但却不容易深刻体会的问题。我们的收益就体现在除权前大幅拉升的那一段。你看看,现在深赛格的股价是20元,我如果从现在20元开始拉高出货,将股价最高拉到到35元,按照常理,我的平均出货价格是多少?”
我说:“应该不高于30元。折中算的话,大致会在26~28元。”
李彪说:“好,就按你说的。但不管你怎么算,平均出货价格再高也不会高到35元吧?”
我说:“那是当然。35元是股价最高价,谁有本事在股价的最高点将货全部出光呀。谁也做不到!”
李彪说:“我能做到。”
看着我满脸的疑惑,李彪说:“如果在股价35元除权,按照深交所计算出的除权价格会虚高40%,那就相当于股价复权后的价格将达到近50元。在除权后,股价从50元连续三个跌停板,就又跌回了35元(笔者注:从除权后的价格看,是从约32元跌到约23元)。而这个价格,是股票的第三个跌停板,在牛市时,这第三个跌停板┄┄”
“肯定会打开!”我抢着说道。我突然明白了,道:“这相当于你在35元将股票卖出了,只要今后几个交易日能够继续在这个价格附近放量成交,那么,你的主仓甚至所有仓位就很会以35元的最高价全部出光!”
李彪说:“正是这样。所以,深赛格这个10配8题材,要比10送10还好,这才是真正的价格幻觉,准确地说,这应该算是价格错觉,一连错了两次:先是在除权价格上出现了一次错觉,然后是在连续三个跌停板后又出现一次错觉。这个错觉就像是一个开着口的陷阱,虽然人人都能看见,但却无法逃脱被陷进去的命运,这真的让人难以理解。”
我说:“这也许就是你所说的创新游戏的魅惑吧。”
李彪说:“只能这样解释。我估计这种游戏不可能长久,也许深赛格就是终结者。”
这次谈话时间很长,在临走的时候,李彪还不忘告诉我,他们很快就要拉升深赛格了,我可以在现在的20元价格买一些,我对于他的诚意感激不尽。
果然,没过几天,深赛格股票股价就开始了启动,仅仅10个交易日,股价就从20元拉高到了33元。2000年3月31日是该股的配股登记日,当天该股最高冲到36.5元,收盘价恰是35元,不知是否是个巧合。
在该股除权后的三个交易日,恰如我们所说的,该股出现了连续三个无量“一字跌停板”。但与我们当时的预见稍有不同的是,该股在第三个“一字跌停板”时,出现了买盘,有4.6%的换手率,但跌停板并没有打开。到了第四个交易日,该股不再跌停了,只是下跌了3%,但当天的换手率达到了23%。我知道,李彪他们这天开始大规模出货了,当天所有卖盘都应该是他们的。
但若从局外人来看的话,同样的市场现象却可以做不同的解释——深赛格在第4个交易日的放量,我知道是庄家在出货,这只票根本不能再碰;但不知情的投资者,却很可能认为,这只票在连续三个跌停板后,应该会有短期反弹了,现在该股已经放出巨量,说明有主力进场抄底了,该股应该还会上涨,在这种心理的驱使下,买盘就源源不断地进来了。这就是前面所说的,明明是开着口的陷阱,但人们却视而不见,还纷纷往下跳。
在其后的10个交易日里,该股股价一直维持在20元以上,但换手率却达到了83%。我想,李彪他们应该快走光了。我算了一下,李彪这次出货的平均价格相当于除权前32元,几乎是在股价最高点将货倒光了。自此之后的12年来,即使是在2007年大牛市的顶点,深赛格股价再也没有摸到过这个价位。可见,李彪他们当初下手有多狠。(最近的大连重工是不是很像?所以大家应尽力回避这种价格虚幻的股票)李彪人很好,但做起盘来,确是个冷血杀手。
李彪他们从深赛格8~9元开始起庄,到32元将货全部倒出,虽然获利只有1~2倍,但这个钱赚的实在是太轻松。深赛格的成功,是巧妙利用了规则的漏洞,利用了人性的弱点,当然,最重要的是,非常敏锐地抓住了市场提供的机会。
直到今天,我都认为深赛格是历史上设计得最巧妙、操作最顺畅、结果最完美的庄股,达到了庄家时代的最高境界。在深赛格整个操作过程中,上市公司没有发布过任何虚假信息,庄家没有使用任何骗线手段,一切操作都是顺其自然,如行云流水,毫无斧凿痕迹,拉升高度恰到好处,显得不温不火,这一切都透露出操作者的功力非凡。
一只好的庄股,应该是较为低调,不惹市场过度关注,但庄家却能赚到大钱,日后还没有任何麻烦——管理层不管,投资者不恨,还有,能够让人事后还不留下什么特别的印象,如飞鸟无痕般。这些深赛格都做到了。
在2000年9月,我和李彪又见过一面。他真是一个大忙人,他们从亿安科技和深赛格撤出来后,又马不停蹄地参与了深安达(000004 ,现名国农科技)的炒作。这次见面,我们主要谈了一下对于未来市场的看法,囿于篇幅,在此就不赘述了。
我虽然只与李彪见了三次面,但他给我的印象和影响极深。在与他相见之前,我也见到过、接触过不少的庄家和大机构,也算是见过世面的,但那些庄家和机构,在坐庄时都是按照棋理下棋,一板一眼的,基本套路都很相似,打的都是传统的阵地战——拼的是资金实力和社会资源实力。但李彪却不然,他是剑走偏锋,做事非常飘逸,甚至可说是有点诡异,像个轻功高手,打的都是“斩首战”——动用资源不多,但效果很大。
李彪是一个做局的高手,善于设计项目;他也是一个操盘高手,发展出了自己独特的方法。我到现在也没有搞明白,李彪的这些本事到底是在哪里学的。难道真的是无师自通?
还真有这个可能。在看了《缠中说禅》后,我才知道李彪的古文和古诗词写得相当之好,很有功力,他竟然还和孔庆东在《论语》和古诗上叫板了好几次。以其之聪慧,在股票上自悟不是不可能。只可惜天妒英才,在他生命最闪光之时,却飘然而去了。
我谨以本文纪念之。
金融行业是万业之首,创造一切皆有可能的神话。
于是,每年都有不少刚毕业,怀揣梦想的学生进入这个行业。
曾经我也是一位翩翩少年,满心渴望着在指环王中的场景,在那个充满奇幻的中土世界里,在小酒吧,一个荒野游侠压低帽子,捧着酒杯向我走来,要告诉我一些关于交易的不为人知的秘密。 终究,这个场景只是在梦里出现,现实从未有过。
如今,我已变成大叔,靠自己的努力,一路磕磕碰碰,专研苦学,构建了自己的交易系统,以交易为生。
在江湖里,学绝世武功,我们会上武当山,去峨眉山。做交易,要学习技术,最快捷省钱的方式当属混迹各大金融论坛。
十年来,我去过很多论坛。
最开始在和讯,知道了少输兄,但是那里体验太差,广告丛生。后来去了投机岛,认识了专一投机前辈,这里亏货遍布,戾气冲天,**横行,管理员也不作为,我发了几篇文章,被人骂得狗血淋头。豆瓣也待过一段时间,这里的人比较爱生活文创,都忙着听歌看剧,旅行拍照,做金融交易的人很少。雪球,集思录论坛更多的是专业人士,喜欢列基本面+数据,言辞谨慎,毫无趣味。今日头条都是些低俗小文,金融相关内容也是给五毛党来抬扛的。最后,来到知乎,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这里的人相对谦虚克制,有趣博学。
在知乎,商业气氛没有那么浓烈,也很包容。有人用易经做交易,比如,玩易说股的易无体;有人用哲学做交易,形而上的看淡金钱,在市场每日固定亏1000元,比如哲学系博士生Jack Wang;有人把武学运用到交易,以有限对无限,比如石之龙;有人数年如一日地专研缠论,并悟其技术真谛,比如破神(破灭法目) ...
其中还有一位我敬佩的朋友,静茶股道。 茶兄绝对是交易圈里打油诗写的最好的,他是否赚钱我不知道,但是他的日子肯定过的悠闲雅致,这点我是确定的。
关于交易的本质我见过很多,众观这些说法,我以为说的最好的就是茶兄。
茶兄诗词写的非常好,就是不写文章,所以我只能从彼此的交流中整理出来,分享给大家:
第一条:在负和游戏中,只有少数人赚钱,多数人亏钱市场才能继续。
第二条:任何交易方法都会阶段性有效,又阶段性无效。
第三条:试图战胜市场的科学研究,终会失败。
第四条:任何暴利的交易行为,必然失败。
第五条:交易的本质是微利的,成功靠的是复利。
第六条:行情是不可预测的,未来的走势是不确定的。如果有谁能预知下一分钟的收盘价,复利会让你富可敌国。
第七条:交易获利是世界上最原始,最低级的事情。交易失败是因为人类一直使用无限科学,甚至无限复杂的思维去看待它了。
孤独九剑,九个招式,就可走遍江湖,称霸武林。茶兄的七条,条条精炼,悟其精华,你也能在市场立于不败之地。
很多新人读完这七条后,一脸懵逼,看不懂。道嘛,都是说给和自己差不多段位的人听的,可以收藏起来,在多几年交易经验后再来看看。
金融行业从业者大部分布在北上广等大都市,千篇一律,聪明,精致,时尚,张扬。
这些散落在民间的交易员,因为不需要上班,可以隐藏在世界各地,尤其是一些风景秀美,靠山临海的城市,比如法国吉维尼,泰国清迈,福建厦门 ... ...
在邻居们看来,每日无所事事,朴素神秘。
其实他们更明白自己到底想要什么。在交易的波涛骇浪里,曾经沧海,过尽千帆而宠辱不惊。他们见过天地,见过众生,见过自己。
最后以茶兄的一首打油诗结束此文:
“竹影扫阶尘不动,月入深潭水无痕。无根浮盈空欢喜,未悟真经套中人。 ”
【文中列举了一些知乎交易行业大V,但不代表我们赞同他们的交易理念,请勿盲目拜师。】
以前的公司的一个老前辈,主做英镑,长中短线都做无缝连接那种,点位选择、仓位控制、资金管理、心态把控之到位,让人拍案叫绝。2014年7月开始长线做空英镑兑美元,就是红色箭头那个位置入场,然后又在15年7月左右浮赢加仓(绿色箭头处),最后在16年9月的低点平仓走人,这一波盈利从头吃到脚,当年就换了辆大G(以前是保时捷macan)。
这老哥中短线也做,止盈止损果断得像个机器人,心态之稳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最高一天看他赚了十几万嘴角都不会上翘一下,做错的单子从不犹豫立马斩仓,老板在他面前也毕恭毕敬的,公司最艰难那年基本是他一个人扛起来的。前年老哥辞职单飞,组了个工作室用自有资金做长线去了。潇洒快活~
另一个做美股的,入行的时候一穷二白,午饭不敢吃完,留半碗当做晚饭。到了15年这家伙在成都和重庆就有几套房了,问他为什么没买车,答曰:没考驾照。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