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官员的「灰色收入」?
古代做官的薪金并不是十分高, 很多低级的官员仅仅能够维持一家人的生活。 那么他们有其他收入来源吗? 幸好他们每一年都有年终奖。古代的高级官员往往到了年终都会有皇帝发下的年终奖, 早在东汉开始就有这个惯例了。 一入腊月, 皇帝就开始给文武百官发年终奖了: 大将军、 三公, 每人发五铢钱二十万枚、 牛肉二百斤、 大米二百斛; 九卿每人发钱十万枚; 校尉每人发钱五万枚; 尚书每人发钱三万枚; 侍中每人发钱两万枚。 由於当时三公和大将军正式月薪只有一万千枚钱左右。 领一回年终奖, 要超过他们一年的工资。 到了北宋就正好和东汉相反, 文武百官的工资很高, 年终奖却很少。 每年冬至, 皇帝只会给高级官员发年终奖, 包括宰相、 枢密使以及曾经封王的大臣, 不过每人只有五只羊、 五石面、 两石米、 两坛子黄酒而已。
不过以上所提的年终奖只限於高级官员, 这些往往是由朝廷发放, 国家财政出钱, 低级官员朝廷是不会给他们发年终奖的, 他们往往就会找一些另外的办法增加收入。
其一是「倒卖」政府资产
秦、 汉、 魏晋时期, 公文不是写在纸上, 而是写在竹简上。 一份较长的公文, 得用一堆竹简。 等到公文写成, 在传达期间怕竹简丢失, 也怕有人篡改, 会用口袋装起来、 扎紧、 糊上胶泥, 最后盖章。 另一个部门收到公文, 就会剥掉胶泥, 把竹简倒出来。 但是装竹简的口袋因为已经涂过泥就成了废品。 那时候装竹简的口袋有皮质的, 也有麻布的, 都能卖钱。 较大的部门像御史台, 公文往来最多, 积累起来口袋也最多, 到年底运到市场上卖掉。 这样就有一笔额外的收入了。
其二就是「放高利贷」
唐朝和宋朝, 都有那么一段时间, 允许各政府单位向民间放贷。 这些本金, 有部分是朝廷拨付的「本钱」和「公用钱」, 也有公务员们自己凑的集资款。 上至六部, 下至府县衙门, 都把这些本金放出去。 放贷的对象, 主要是商人。 放贷的期限, 短则几天, 长则一年。 由於放贷的次数很多, 商人的归还率也很高, 获得的利润, 不用全部上缴。 所以也是一笔可观的收入。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