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字画押」是怎么回事?
「签字画押」是在文书、字画、契约上署名或者作标记,古代时称作「押」,后来也有称作「签名」「签字」的。为什么一定要签字画押呢?这种制度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
在唐朝初年,虽然唐太宗曾下令不许群臣在奏摺上以草书署名,但在其他文书上还有用草书署名的。草书形体花哨,被称作「花押」。
到了宋代,人们在进呈公文或给别人书牍时,文末大多不署名,仅写上本人的字,称作「押字」或「草字」。
签押字一般都是正字体,上面一横,代表「天」,下面一横代表「地」,设计时一般遵循此例。文人们流行了花押,老百姓也开始模仿,而出现了民间的「十」字押,在此之前一般用「指」押,就是将签押人的食指按在合约上用笔记下食指指端和下面两个指节的位置(画三个道)。而比较重大的合约,例如买卖人口等则用「掌押」(也称箕斗押),将整个手掌沾满墨蹟画押。
古代对于犯人的转移关押、流配等,为了防止掉包,要求犯人在交换档上押拇指押,将大拇指沾上墨蹟签押,这个签押方式逐渐由官方转用于百姓,而百姓有的由于忌讳(以前是犯人的专用)则採取了在画押的位置画个圈代表拇指押。
签名或押字对于不识字的人却不好办,所以人们就以画圆圈代之,这就是「画押」,或称「画花押」。
据说画押的创始人是宋代的王安石。王安石署名的习惯只写「石」字,而且写了一横一撇之后,于撇中腰画一圆圈,由于他性子急,一般画的圈不是很圆,而且非常潦草,因此有人私下里说他所写的是一个「反」字。王安石知道这件事后,就把那个「口」字写成圆圈时多加注意,尽量画得圆一些。后来有人仿效他,但把那一横一撇都省略了,仅剩一个圆圈,这就是「画押」的由来。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