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ea之家 门户 鬼谷子 第二 反应 查看内容

古善反听者,乃变鬼神以得其情。其变当也,而牧之审也。牧之不审,得情不明;得情不明 ...

【原文】
 
古善反听者,乃变鬼神①以得其情②。其变当也,而牧之审也。牧之不审,得情不明;得情不明,定基不审。变象比,必有反辞,以还听之。欲闻其声反默,欲张反敛,欲高反下,欲取反与③。欲开情④者,象而比之,以牧其辞。同声相呼,实理同归。
 
【注释】
 
①鬼神:鬼,隐秘难测。神,事理玄妙。
②以得其情:善于听言的人能洞见幽微,把握事物本质。
③“欲闻”句:意思是说钓言之道要运用策略,想听对方发言先保持静默,想要对方敞开心扉自己先收敛内心,想高大反而卑下,想夺取先给予。这与老子思想有相通之处。陶弘景注:“此言反听之道,有以诱致之,故欲闻彼声,我反静默;欲彼开张,我反敛欲;欲彼高大,我反卑下;欲彼收取,我反施与。如此则物情可致,无能自隐也。”
④开情:诱导对方敞开心扉。陶弘景注:“欲开彼情,先设象比而动之。彼情既动,将欲生辞;徐徐牧养,令其自言,譬犹鹤鸣于阴,声同必应,故能以实理相归也。”
 
【翻译】
 
古代善于反复窥察对方的人,可以像鬼神一样变化莫测,进而得知实情。应变之术恰当,就能详尽考察对方。如果考察不详尽,就不能获知实情;不能获知实情,就不能确定根本。不断变化使用象比之词,对方必定说出反应之词,认真聆听对方言辞以获知实情。想要对方开口说话,自己先沉默不语;想要对方张开,就先自己收敛;想要提高自己,就先低调处世;想要获取利益,就先学会付出。想使对方敞开心扉,就要运用形象和类比的方法,以便控制其言辞。言辞像同声一样产生共鸣,双方看法一致就会心理契合,进而获知对方实情。

与人交往或辩论时,先听听对方说什么,然后再做取舍,不要轻易亮出底牌。给自己留足思考的空间,才不会被抓住疏漏之处。抓住了对方的把柄,则可以攻其一点,不及其余,使对方节节退让,最终为我所用。通过言谈来控制对方,把握对方,这便是鬼谷子的钓言之道。 《反应》篇阐释了一种思考方法,这可以说关于获取有用信息的专论。鬼谷子认为,在辩论或游说时,要“重之、袭之、反之、复之”,运用“象比之辞”,或用象征性的事物加以说明,或引用相关事件启发他人。这种道理其实就是,对游说对象进行回环往复的考察和观察,由此接近事实真相,达到目的。假如游说不能奏效,就要“为之变”,才能把握对方的真实意图。 有了相当的阅历和经验,可以度权量能,通过对比从而立势制事。运用反应的前提是了解自己,认清自己,否则就不能游说他人。

7 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