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人 之 心 胸 , 多 欲 则 窄 , 寡 欲 则 宽 。 人 之 心 境 , 多 欲 则 忙 , 寡 欲 则 闲 。 人 之 心 术 , 多 欲 则 险 , 寡 欲 则 平 。 人 之 心 事 , 多 欲 则 忧 , 寡 欲 则 乐 。 人 之 心 气 ① , 多 欲 则 馁 ② , 寡 欲 则 刚 。
1992年中国邮政发行的诸葛亮舌战群儒的纪念邮票
诸葛亮曾在《诫子书》中告诫儿子“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唯有恬淡寡欲、静默从容,方能有更深远的境界,后来这句格言也成为千古士人修身教子的名言佳句。
【注释】
① 心气:此处指人的精神状态。
② 馁:泄气,丧气。
【翻译】
人的心胸,欲念多则狭窄,欲念少则宽广。人的心境,欲念多则忙乱,欲念少则闲适。人的心术,欲念多则阴险,欲念少则平和。人的心情,欲念多则忧愁,欲念少则快乐。人的精神状态,欲念多则灰心丧气,欲念少则果敢刚强。
本章主要讲的是“存心养性”的问题。所谓“存心养性”即修养心性,编者认为人性本善,教导大家要好好保有上天赋予的善良本心,要细心养护上天赋予的善良本性。一切美好的品行都蕴含在这本心、本性之中。“存心养性”一方面要努力发挥本心和本性,另一方面要努力克制各种情感和欲望。对喜怒哀乐等情感要做到有所节制,对不良欲望不仅要加以克制,更要努力去除。在修养心性的过程中也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不可急于求成,重要的是能够持之以恒、坚持终身。真正高尚的品格都是在漫长的点滴积累中养成的。修养身心应当达到的境界是心气平和、内心宁静、胸怀宽广,在生活中严于律己,成熟稳重,待人和善,处事有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