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ea之家 门户 挺经 查看内容

卷五 坚忍

【原文】

子长尚黄老,进游侠,班孟坚讥之,盖实录也。好游侠,故数称坚忍卓绝之行。如屈原、卿、田横、侯嬴、田光及此篇之述贯高皆是。尚黄老,故数称脱屣富贵、厌世弃俗之人。如本纪以黄帝第一,世家以吴太伯第一,列传以伯夷第一,皆其指也。此赞称张、陈与太伯、季札异,亦谓其不能遗外势利、弃屣天下耳。

【翻译】

司马迁崇尚黄老,敬仰游侠,班固以此来讥讽他,这也是事实。仰慕游侠,所以多次称赞其坚忍卓绝的操行。比如屈原、⑤卿、田横、侯嬴、田光以及本篇中所讲的贯高都是此类人物。崇尚黄老,所以多次称赞鄙视富贵、厌世弃俗的人。比如本纪以黄帝为第一,世家以吴太伯为第一,列传以伯夷为第一,都是这个宗旨。此篇赞中说张耳、陈⑧和太伯、季札不一样,也是说他们没能抛弃权势重利,无所顾恋天下。

【点评】

曾国藩崇尚坚忍卓绝、睥睨富贵的历史人物,并把坚忍视为英雄人物的优秀品质之一。所谓坚忍,是指在面对看似难以解决的巨大困难时所拥有的特殊心理承受能力。对于这点,曾国藩深有体会。他说:“余今年已三十,资禀顽钝,精神亏损,此后岂复能有所成,但求勤俭有恒,无纵逸欲,以丧先人元气;困知勉行,期有寸得,以无失词臣体面。日日自苦,不至佚而生淫。如种树然,斧斤纵寻之后,牛羊无从而牧之;如爇灯燃,膏油欲尽之时,无使微风乘之,庶几稍稍培养精神,不至自速死。诚能日日用功有常,则可以保身体,可以自立,可以仰事俯蓄,可以惜福。”文中提到的“无纵逸欲”、“困知勉行”、“日日自苦,不至佚而生淫”等都是讲坚忍的行为,而“保身体”、养“元气”、“培养精神”都是坚忍的好处,说明坚忍对于自立、惜福的重要意义。

忍得一时,伸得一世。坚忍不仅指在得意时要埋头苦干,尤其是在失意时咬牙坚挺,绝不灰心。曾国藩经常以坚忍精神劝勉兄弟。他说:“袁了凡所谓‘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爷,另起炉灶,重开世界,安知此两番之大败,非天之磨炼英雄,使弟大有长进乎?谚云:‘吃一堑,长一智。爷吾生平长进,全在受挫受辱之时。务须咬牙励志,蓄其气而长其智,切不可苶然自馁也。”所谓“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苦难也是人生的一种财富,只要在困心横虑中坚忍挺立,不仅在精神上会变得更成熟、更坚强、更完善,最终也会取得事业上的胜利。

【原文】

昔耿恭简公谓,居官以坚忍为第一要义,带勇亦然。与官场交接,吾兄弟患在略识世态而又怀一肚皮不合时宜,既不能硬,又不能软,所以到处寡合。迪庵妙在全不识世态,其腹中虽也怀些不合时宜,却一味浑含,永不发露。我兄弟则时时发露,终非载福之道。雪琴与我兄弟最相似,亦所如寡合也。弟当以我为戒,一味浑厚,绝不发露。将来养得纯熟,身体也健旺,子孙也受用,无惯习机械变诈,恐愈久而愈薄耳。

【翻译】

过去耿恭简公曾经说过,做官最重要的就是要坚忍,有耐心,其实带兵也是这样。和官场往来,我们兄弟都患在略知世态人情而又怀一肚皮不合时宜的想法,既不能硬做主张,又不能迎合世事,所以到处落落寡合。迪安之妙就在于他全然不了解世态,虽然他心中也有些不合时宜的想法,却能一味混同包容,永不表现显露。我们兄弟却时时把它显露出来,总不是拥有福气的法子。雪琴和我们兄弟最相似,也少有投合的人。弟应当以我为戒,一味浑厚包容,决不显露表现。将来性情修养纯熟,身体也健壮旺盛,子孙也受用无穷,不要习惯于官场的机变诈伪,恐怕在官场越久,德行就会越浅薄。

【点评】

曾国藩中年以后,务以坚忍用世。他晚年总结自己人生的得失时说:“余生平吃数大堑,而癸丑六月(咸丰三年六月被赶出长沙)不与焉。第一次壬辰年(道光十二年)发ǐ生,学台悬牌,责其文理之浅;第二庚戌年(道光三十年)上日讲疏内,画一图甚陋,九卿中无人不冷笑而薄之;第三甲寅年(咸丰四年)岳州、靖港败后,栖于高峰寺,为通省官绅所鄙夷;第四乙卯年(咸丰五年)九江败后,赧颜走入江西,又参抚、臬,丙辰被困南昌,官绅人人目笑存之。吃此四堑,无地自容。故近虽忝窃大名,而不敢自诩为有本领,不敢自以为是。俯畏人言,仰畏天命,皆从磨炼后得来。”

以前,曾国藩对官场的逢迎谄媚、卑躬屈膝十分厌恶,不愿卑身为伍,从而受到排挤。尤其是自从咸丰三年(1853)带兵以来,一直在清政府的猜忌和地方大吏排挤的夹缝中求生存,几乎可以说没有一天不在艰难困苦中。但他以坚忍之法直面困难,绝不气馁,从奋斗中求出路,终于获得最后的成功。他说:“困心横虑,正是磨炼英雄,玉汝于成。李申夫尝谓余怄气从不说出,一味忍耐,徐图自强。因引谚曰:‘好汉打脱牙,和血吞。爷此二语,是余生平咬牙立志之诀,不料被申夫看破。余庚戌、辛亥间,为京师权贵所唾骂,癸丑、甲寅,为长沙所唾骂;乙卯、丙辰,为江西所唾骂;以及岳州之败,靖江之败,湖口之败,盖打脱牙之时多矣,无一次不和血吞之。”他又说:“来信每怪运气不好,便不似好汉声口;惟有一字不说,咬定牙根,徐图自强而已。”“申夫所谓‘好汉打脱牙,和血吞爷,星冈公所谓‘有福之人善退财爷,真处逆境之良法也。”可以说,“好汉打脱牙,和血吞”几乎成为曾国藩最喜爱引用的一句名言。

【原文】

稍论时事,谓当竖起骨头,竭力撑持。三更不眠,因作一联云:“养活一团春意思,撑起两根穷骨头”,用自警也。余生平作自箴联句颇多,惜皆未写出。丁未年在家作一联云:“不怨不尤但反身争个一壁清,勿忘勿助看平地长得万丈高。”曾用木板刻出,与此联略相近,因附识之于。 夜阅《荀子》三篇,三更尽睡,四时即醒,又作一联云:“天下无易境天下无难境,终身有乐处终身有忧处。”至五更,又改作二联,一云:“取人为善与人为善,乐以终身忧以终身”;一云:“天下断无易处之境遇,人间那有空闲的光阴。”

【翻译】

在议论时事时,我说应当挺起骨头,尽力坚持。三更时难以入睡,于是撰写一联,“养活一团春意思,撑起两根穷骨头”,用以自警。我曾经写过很多的联句自箴,可惜都没有写出留下来。丁未年在家里作的联句是:“不怨不尤但反身争个一壁清,勿忘勿助看平地长得万丈高。”曾经用木板刻写出来,与这个联句有些近似,所以就附在这里。

夜里读了《荀子》的三篇文章,三更末才睡,四更时又醒来,又作了一联:“天下无易境天下无难境,终身有乐处终身有忧处。”到五更时,又修改了两联,一联是:“取人为善与人为善,乐以终身忧以终身”;另一联是:“天下断无易处之境遇,人间那有空闲的光阴。”

【点评】

坚忍不仅是一种意志力,也是一种修养功夫。俗话说:“小不忍则乱大谋。”坚忍的功夫不仅表现在大是大非的取舍上,也表现在日常生活的点滴中。曾国藩屡次检讨自己在家中的所作所为。咸丰八年(1858)十一月十二日,他在家信中写道:“去年在家,因小事而生嫌衅,实吾度量不闳,辞气不平,有以致之,实有愧于为长兄之道。千愧万悔,夫复何言!……去年我兄弟意见不和,今遭温弟之大变。和气致祥,乖气致戾,果有明征。”咸丰八年(1858)十二月初三日,他又说:“吾去年在家,以小事争竞,所言皆锱铢细故。洎今思之,不值一笑。负我温弟,既愧对我祖我父,悔恨何极!当竭力作文数首,以赎余愆,求沅弟写石刻碑。……亦足少摅我心中抑郁悔恨之怀。”

这种自省自悟,使曾国藩在思想认识和修身方面有了很大的变化。他有诗云:“纷纷节候尽平常,西舍东家底事忙?十二万年都小劫,七千余岁亦中殇。蜉蝣身世知何极,蝴蝶梦魂又一场。少昊笑侬情太寡,故堆锦绣富春光。”及至复出,曾国藩在为人处世方面不再锋芒毕露。他说:“吾往年在官,与官场中落落不合,几至到处荆楱。此次改弦易辙,稍觉相安。”这也说明,曾国藩在宦海沉浮中,日趋世故,变得圆融通达随和适变。
上一篇:卷六 刚柔下一篇:卷四 明强

《挺经》一书是曾国藩临终前的一部压案之作,总结了曾国藩人生心得和成功经验的一部传世奇书,是一生的学问与事功达到顶点时的心法总结,用李鸿章的话说,是“精通造化,守身用世的秘诀”。

18 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