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ea之家 门户 聊斋志异 查看内容

快刀

【原文】
明末,济属多盗。邑各置兵,捕得辄杀之。章丘盗尤多。有一兵佩刀甚利,杀辄导窾。一日,捕盗十馀名,押赴市曹。内一盗识兵,逡巡告曰:“闻君刀最快,斩首无二割。求杀我!”兵曰:“诺。其谨依我,无离也。”盗从之刑处,出刀挥之,豁然头落。数步之外,犹圆转而大赞曰:“好快刀!”
【翻译】
明朝末年,济南府一带多盗贼。各县镇都布置了士兵,只要抓着就杀头。章丘地方盗贼尤其多。有一个士兵,他的佩刀非常锋利,每次砍头时都能从骨头缝下刀,干净利落。一天,捕捉盗贼十多人,押赴法场。其中有个盗贼认识这个士兵,吞吞吐吐地说:“听说您的刀最快,砍头从来不砍第二次。恳求您来杀我!”士兵说:“好吧。你留心跟着我,不要离开。”强盗跟着这个士兵到了刑场,士兵出刀一挥,盗贼的头就干净利落地滚落下来。滚出几步之外,头还在转着,嘴里大声称赞道:“好快的刀!”
【点评】
这可看做是清初很流行的一个黑色幽默。
在民间故事中,文人金圣叹临刑前也有类似的传言。说金圣叹在临刑时塞给行刑的刽子手一封裹着重物的信。刽子手以为是红包,行刑结束后打开一看,重物是石头,信里的纸条上面端端正正写着“好快刀”三个大字。
不知蒲松龄的小说是依据金圣叹的传闻改编的,抑或是民间依据《聊斋志异》的这篇小说将“好快刀”移植到金圣叹的身上。不管是哪种情况,都是用带眼泪的笑反映了清初动乱给人们带来的惨痛。
上一篇:侠女下一篇:某公

《聊斋志异》是我国著名文学家蒲松龄所著的文学巨著。全书分为12卷,收录短篇文言小说491篇。蒲松龄在继承魏晋志怪和唐宋传奇传统的基础上,以隽永之笔、博爱之情,取得了中国文言小说创作的伟大成就,本书也就成为一部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不朽作品。

477 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