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拼: Badoushuang
【来源】
巴豆的炮制加工品。
【炮制】
取巴豆仁,照制霜法(参见“千金子霜”项下)制霜,或取仁碾细后,照“含量测定”项下的方法,测定脂肪油含量,加适量的淀粉,使脂肪油含量符合规定,混匀,即得。
【含量测定】
脂肪油:取本品约5g,精密称定,置索氏提取器中,加乙醚100ml,加热回流提取(6~8小时)至脂肪油提尽,收集提取液,置已干燥至恒重的蒸发皿中。在水浴上低温蒸干,在100℃干燥1小时,移置干燥器中,冷却30分钟,精密称定,计算,即得。本品含脂肪油应为18%~20%。
【药材性状】
本品为粒度均匀、疏松的淡黄色粉末,显油性。
【性味归经】
辛,热;有大毒。归胃、大肠经。
【功能主治】
峻下冷积,逐水退肿,豁痰利咽;外用蚀疮。用于寒积便秘,乳食停滞,腹水臌胀,二便不通,喉风,喉痹;外治痈肿脓成不溃,疥癣恶疮,疣痣。
【用法用量】
0.1~0.3g,多入丸散用。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
孕妇禁用;不宜与牵牛子同用。
中药在我国的应用已有3000多年历史,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劳动、生活实践与医疗实践中积累的成果。“神农尝百草”,所谓“尝”,指的就是当时用药都是通过人体自身试验来了解其治疗作用的。中药不仅可用于预防和治疗疾病,它也是一种传统文化,而中药养生更是民族文化的瑰宝,历史悠久且经验丰富,中药养生的形成和发展与中医药学的形成和发展是同步的。千百年来,人们在中医药理论和实践的指导与启发下,将有药用功效的食物、适当的中药与普通食材相结合,运用各种烹调技术,制成具有形、色、香、味、特定功效的食物来服用,以此达到养生的目的。这种养生方法,深受民众的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