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拼: Geke
【别名】
海蛤壳。
【来源】
帘蛤科动物文蛤 Meretrix meretrix Linnaeus或青蛤 Cyclina sinensis Gmelin的 贝壳。
【分布】
沿海各地均产。
【采制】
夏、秋二季捕捞,去肉,洗净,晒干。
【化学成分】
含碳酸钙、甲壳质及多种无机元素。
【性味归经】
苦、咸,微寒。归肺、肾、胃经。
【功能主治】
清热化痰,软坚散结,制酸止痛;外用收湿敛疮。用于痰火咳嗽,胸胁疼痛,痰中带血,瘰疬瘿瘤,胃痛吞酸;外治湿疹,烫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5g,先煎,蛤粉包煎。外用:适量,研极细粉撒布或油调后敷患处。
【使用注意】
脾胃虚寒者慎服。
【附方】
①治痰火咳嗽,面鼻发红者:青黛(水飞净)、蛤粉(新瓦煅)各9g。蜜丸指头大。临卧,噙化三丸。(《卫生鸿宝》青蛤丸)
②治火郁肺胀,气急息重:海蛤粉、青黛、瓜蒌仁、诃子皮、香附、半夏各30g。姜汁糊丸。姜汤下30丸。(《杂病源流犀烛》海青丸) ③治痰饮心痛:海蛤(烧为灰,研极细,过数日,火毒散,用之),瓜蒌仁(蒂穗同研)。上以海蛤入瓜蒌内,干湿得所为丸。每服五十丸。(《医学纲目》) ④治下疳疮并脓疮:蛤粉、腊茶、苦参、密陀僧。为末。河水洗净,腊猪油调敷。(《外科理例》) ⑤治阴汗:蛤粉、牡蛎粉等分。为细末。绢袋盛扑。(《古今医统》珍珠散) ⑥治妇人伤寒血结胸膈,揉而痛,不可抚近:海蛤、滑石、甘草(炙)各30g,芒硝15g。上捣罗为散。每服6g,鸡子清调下。(《类证活人书》海蛤散) ⑦治血痢内热:海蛤末蜜水调服9g,日二。(刘禹锡《传信方》) ⑧治痰积泻:海蛤粉30g,青黛9g,黄芩6g,神曲30g,留半煮丸梧桐子大。每二三十丸,白汤下。(《医学入门》海青丸)中药在我国的应用已有3000多年历史,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劳动、生活实践与医疗实践中积累的成果。“神农尝百草”,所谓“尝”,指的就是当时用药都是通过人体自身试验来了解其治疗作用的。中药不仅可用于预防和治疗疾病,它也是一种传统文化,而中药养生更是民族文化的瑰宝,历史悠久且经验丰富,中药养生的形成和发展与中医药学的形成和发展是同步的。千百年来,人们在中医药理论和实践的指导与启发下,将有药用功效的食物、适当的中药与普通食材相结合,运用各种烹调技术,制成具有形、色、香、味、特定功效的食物来服用,以此达到养生的目的。这种养生方法,深受民众的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