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拼: Daqingye
【别名】
蓝叶,蓝菜。
【来源】
十字花科植物菘蓝 Isatis indigotica Fort.的干燥叶。
【植物形态】
见“板蓝根”项下。
【采制】
夏、秋二季分2~3次采收,除去杂质,晒干。
【药材性状】
本品多皱缩卷曲,有的破碎。完整叶片展平后呈长椭圆形至长圆状倒披针形,长5~20cm,宽2~6cm;上表面暗灰绿色,有的可见色较深稍突起的小点;先端钝,全缘或微波状,基部狭窄下延至叶柄呈翼状;叶柄长4~10cm,淡棕黄色。质脆。气微,味微酸、苦、涩。
【化学成分】
本品含靛蓝、菘蓝苷B、靛玉红、呋喃木糖甜酸等成分。
【药理】
具有抗病原微生物作用,尚具有抗内毒素的作用。
【性味归经】
苦,寒。归心、胃经。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凉血消斑。用于温病高热,神昏,发斑发疹,痄腮,喉痹,丹毒,痈肿。
【用法用量】
煎汤,10~15g,鲜品30~60g;或捣汁服。外用:适量,捣敷;煎水洗。
【使用注意】
脾胃虚寒者禁服。
【附方】
①预防流行性感冒:大青叶、贯众各500g,混合,加水5000ml,煎成2000ml。成人每次100ml,日服3~4次,小儿酌减,连服5天。(《全国中草药汇编》)
②治流行性感冒:大青叶、板蓝根各30g,薄荷6g。煎水,当茶饮。(《湖北中草药志》) ③治咽炎,急性扁桃体炎,腮腺炎:大青叶、鱼腥草、玄参各30g,水煎,分3次服。(《湖北中草药志》) ④治无黄疸型肝炎:大青叶60g,丹参30g,大枣10枚。水煎服。(《山东中草药手册》) ⑤治唇边生疮,经年不瘥:取大青叶十斤,绞取汁,洗之。(《圣惠方》)中药在我国的应用已有3000多年历史,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劳动、生活实践与医疗实践中积累的成果。“神农尝百草”,所谓“尝”,指的就是当时用药都是通过人体自身试验来了解其治疗作用的。中药不仅可用于预防和治疗疾病,它也是一种传统文化,而中药养生更是民族文化的瑰宝,历史悠久且经验丰富,中药养生的形成和发展与中医药学的形成和发展是同步的。千百年来,人们在中医药理论和实践的指导与启发下,将有药用功效的食物、适当的中药与普通食材相结合,运用各种烹调技术,制成具有形、色、香、味、特定功效的食物来服用,以此达到养生的目的。这种养生方法,深受民众的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