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拼: Yuxingcao
【别名】
菹菜,臭腥草,折耳根。
【来源】
三白草科植物蕺菜 Houttuynia cordata Thunb.的新鲜全草或干燥地上部分。
【植物形态】
多年生腥臭草本,高达60cm。茎下部伏地,节上轮生小根,上部直立,无毛或节上被毛。叶互生,薄纸质,有腺点;叶柄长1~4cm,托叶膜质,条形,长2~5cm,下部与叶柄合生为叶鞘,基部扩大,略抱茎;叶片卵形或阔卵形,长4~10cm,宽3~6cm,先端短渐尖,基部心形,全缘,上面绿色,下面常呈紫红色,两面脉上被柔毛。穗状花序生于茎顶,长约2cm,宽约5cm,与叶对生;总苞片4枚,长圆形或倒卵形,长1~1.5cm,宽约0.6cm,白色;花小而密,无花被;雄蕊3,花丝长为花药的3倍,下部与子房合生;雌蕊1,由3心皮组成,子房上位,花柱3,分离。蒴果卵圆形,长2~3mm,先端开裂,具宿存花柱。种子多数,卵形。花期5~6月,果期10~11月。
【生境分布】
生于沟边、溪边及潮湿的疏林下。分布于陕西、甘肃及长江流域以南各地。
【采制】
鲜品全年均可采割;干品夏季茎叶茂盛花穗多时采割,除去杂质,晒干。
【化学成分】
本品含金丝桃苷、阿福豆苷、异斛皮苷、芸香苷、乙酸龙脑酯、 α -蒎烯、 β -谷固醇等成分。
【药理】
有抗菌、抗病毒、免疫增强及利尿作用。
【性味归经】
辛,微寒。归肺经。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用于肺痈吐脓,痰热喘咳,热痢,热淋,痈肿疮毒。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25g,不宜久煎;或鲜品捣汁,用量加倍。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汤熏洗。
【使用注意】
虚寒证慎服。
【附方】
①治痢疾:鱼腥草18g,山楂炭6g。水煎,加蜜糖服。(《岭南草药志》)
②治肺痈吐脓、吐血:鱼腥草、天花粉、侧柏叶等分。煎汤服之。(《滇南本草》) ③治病毒性肺炎,支气管炎,感冒:鱼腥草、厚朴、连翘各9g,研末。桑枝30g,水煎,冲服药末。(《江西草药》) ④治疥癣:鲜鱼腥草捣烂外敷患处。(《青岛中草药手册》) ⑤治扁桃体炎:鲜鱼腥草、鲜筋骨草各15g,柚子(种子)适量。共捣烂绞汁,调蜜服。(《福津药物志》) ⑥治食积腹胀:鲜鱼腥草30g。水煎服。(《陕西中草药》) ⑦治荨麻疹:鲜鱼腥草捣烂,揉擦患处。南药(《中草药学》)中药在我国的应用已有3000多年历史,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劳动、生活实践与医疗实践中积累的成果。“神农尝百草”,所谓“尝”,指的就是当时用药都是通过人体自身试验来了解其治疗作用的。中药不仅可用于预防和治疗疾病,它也是一种传统文化,而中药养生更是民族文化的瑰宝,历史悠久且经验丰富,中药养生的形成和发展与中医药学的形成和发展是同步的。千百年来,人们在中医药理论和实践的指导与启发下,将有药用功效的食物、适当的中药与普通食材相结合,运用各种烹调技术,制成具有形、色、香、味、特定功效的食物来服用,以此达到养生的目的。这种养生方法,深受民众的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