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拼: Huluba
【别名】
苦豆,芦芭,胡巴,芦巴子。
【来源】
豆科植物胡芦巴 Trigonella foenum-graecum L.的干燥成熟种子。
【植物形态】
一年生草本,高30~80cm。全株有香气。茎、枝被疏毛。三出复叶,互生;叶柄长1~4cm;小叶3,顶生小叶片倒卵形或倒披针形,长1~4cm,宽0.5~1.5cm,先端钝圆,上部边缘有锯齿,两面均被疏柔毛,侧生小叶略小;托叶与叶柄连合,宽三角形,全缘,有毛。花1~2朵腋生;萼筒状,萼齿披针形,与萼筒近等长;花冠蝶形,黄白色或淡黄色,基部稍带紫堇色,旗瓣长圆形,顶端深波状凹陷,翼瓣狭长圆形,龙骨瓣长方状倒卵形;雄蕊10,9枚合生成束,1枚分离。荚果线状圆筒形,直或稍呈镰状弯曲,先端具长喙,表面有纵长网纹。种子10~20颗,近椭圆形,稍扁,黄褐色。花期4~7月,果期7~9月。
【生境分布】
多为栽培或野生,分布于东北、西南及河北、陕西、甘肃、新疆、山东、江苏、安徽、河南、湖北、广西。
【采制】
夏季果实成熟时采割植株,晒干,打下种子,除去杂质。
【药材性状】
本品略呈斜方形或矩形,长3~4mm,宽2~3mm,厚约2mm。表面黄绿色或黄棕色,平滑,两侧各具一深斜沟,相交处有点状种脐。质坚硬,不易破碎。种皮薄,胚乳呈半透明状,具黏性;子叶2,淡黄色,胚根弯曲,肥大而长。气香,味微苦。
【化学成分】
本品含胡芦巴碱、薯蓣皂苷元葡萄糖苷、胡芦巴肽酯、牡荆素、异荭草素等成分。
【药理】
有抗生育与抗雄激素的作用;有抗肿瘤的作用;能抑制平滑肌、少量使得子宫兴奋,大量使之麻痹;降血压;有降血糖、利尿、抗炎、强心等作用。
【性味归经】
苦,温。归肾经。
【功能主治】
温肾助阳,祛寒止痛。用于肾阳不足,下元虚冷,小腹冷痛,寒疝腹痛,寒湿脚气。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10g;或入丸、散。
【使用注意】
阴虚火旺或有湿热者慎服。
【附方】
①治腰痛:胡芦巴(焙研)9g,木瓜酒调服。(《疡医大全》)
②治疝气:胡芦巴、桃仁(去皮尖,炒)等分,为末。酒调6g。食前服。(《普济方》胡桃散) ③治肾虚精冷自遗:胡芦巴120g,枸杞子90g,配六味地黄丸。每早服15g,淡盐汤下。(《木草汇言》)中药在我国的应用已有3000多年历史,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劳动、生活实践与医疗实践中积累的成果。“神农尝百草”,所谓“尝”,指的就是当时用药都是通过人体自身试验来了解其治疗作用的。中药不仅可用于预防和治疗疾病,它也是一种传统文化,而中药养生更是民族文化的瑰宝,历史悠久且经验丰富,中药养生的形成和发展与中医药学的形成和发展是同步的。千百年来,人们在中医药理论和实践的指导与启发下,将有药用功效的食物、适当的中药与普通食材相结合,运用各种烹调技术,制成具有形、色、香、味、特定功效的食物来服用,以此达到养生的目的。这种养生方法,深受民众的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