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ea之家 门户 西京杂记 查看内容

雷火燃木得蛟龙骨

【原文】

惠帝七年夏 ,雷震南山 。大木数千株,皆火燃至末。其下数十亩地,草皆燋黄 。其后百许日,家人就其间得龙骨一具,鲛骨二具

【注释】

①惠帝七年:前188年。

②南山:即终南山。

③燋(jiāo)黄:焦黄。《管子·七臣七主》曰:“火暴焚地燋草。”燋,通“焦”,火伤,物经火烧而变黄或成炭。

④鲛:蛟龙。《礼记·中庸》曰:“今夫水,一勺之多,及其不测,鼋鼍、鲛龙、鱼鳖生焉,货财殖焉。”一说是鱼,指传说中重达两千斤的鱼。《淮南子·说山训》曰:“一渊不两鲛。”高诱注曰:“鲛,鱼之长,其皮有珠,今世以刀剑之口,是也。一说,鱼二千斤为鲛。”再一说为海中鲨鱼。罗愿《尔雅翼·释鱼三》曰:“鲛,出南海。状如鳖而无足,圆广尺余,尾长尺许。皮有珠文而坚劲,可以饰物。今总谓之沙鱼。”

【翻译】

惠帝七年夏天,雷电击中了终南山。几千株大树,都被大火烧得直到树梢。树下方圆几十亩地范围内,所有的草都被烧得焦黄。此后过了一百多天,有一个僮仆在草丛中捡到了一副龙的骨架,两副鲛的骨架。

上一篇:鲁恭王禽斗下一篇:五日子欲不举

《西京杂记》是一部记载西汉奇闻逸事的笔记小说。“西京”指的是汉代都城长安,鉴于此,故有人支持此书署名方式为“汉刘歆撰,晋葛洪集”。 《西京杂记》是一部记录长安生活为主的内容丰富庞杂的著作。蕴含了天文地理、动物植物、科技常识、遗闻逸事、风俗制度、历史述评等方面的知识,涉及哲学、政治、历史、文化、语言文学和自然科学诸多领域,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可补《史记》《汉书》之不足,也为考古发现提供了书面印证材料。 其作为笔记小说,叙事视角独特、描写曲折生动、语言幽默简洁,具有一定的艺术成就。鲁迅曾评价其“若论文学,则此在古小说中,固亦意绪秀异,文笔可观者也”。 《西京杂记》对西汉时期的科学技术成果也多有记载,内容涉及纺织机械、生物物种学、气象学、数学、医学等领域,保存了西汉时期科技发展的诸多珍贵史料,对后世研究中国科技发展史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132 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