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初修上林苑 ① ,群臣远方 ② ,各献名果异树。亦有制为美名,以标奇丽者 ③ 。
梨十:紫梨、青梨 实大 、芳梨 实小 、大谷梨、细叶梨、缥叶梨、金叶梨 出琅琊王野家 ,太守王唐所献 、瀚海梨 出瀚海北,耐寒不枯 、东王梨 出海中 、紫条梨 ④ 。
枣七:弱枝枣、玉门枣、棠枣、青华枣、梬枣、赤心枣、西王母枣 出昆仑山 ⑤ 。
栗四:侯栗、榛栗、瑰栗、峄阳栗 峄阳都尉曹龙所献,大如拳 ⑥ 。
桃十:秦桃、榹桃、缃核桃、金城桃、绮叶桃、紫文桃、霜桃 霜下可食 、胡桃 出西域 、樱桃、含桃 ⑦ 。
李十五:紫李、绿李、朱李、黄李、青绮李、青房李、同心李、车下李、含枝李、金枝李、颜渊李 出鲁 、羌李、燕李、蛮李、侯李 ⑧ 。
柰三:白柰、紫柰 花紫色 、绿柰 花绿色 ⑨ 。
查三:蛮查、羌查、猴查 ⑩ 。
椑三:青椑、赤叶椑、乌椑 。
棠四:赤棠、白棠、青棠、沙棠 。
梅七:朱梅、紫叶梅、紫花梅、同心梅、丽枝梅、燕梅、猴梅 。
杏二:文杏 材有文采 、蓬莱杏 东郡都尉于吉所献,一株花杂五色,六出,云是仙人所食 。
桐三:椅桐、梧桐、荆桐 。
林檎十株 。枇杷十株。橙十株。安石榴十株 。楟十株 。白银树十株。黄银树十株。槐六百四十株 。千年长生树十株。万年长生树十株 。扶老木十株 。守宫槐十株 。金明树二十株。摇风树十株。鸣风树十株。琉璃树七株。池离树十株。离娄树十株。楠四株 。枞七株 。白俞 、杜
、桂蜀漆树十株 。栝十株 。楔四株 。枫四株 。
余就上林令虞渊得朝臣所上草木名二千余种 。邻人石琼就余求借 ,一皆遗弃。今以所记忆,列于篇右 。
【注释】
①上林苑:苑名,为西汉皇帝游乐场所,故址在今陕西西安蓝田、长安、周至一带。秦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始建,于苑中建造皇宫,阿房宫即为其前殿。《史记·秦始皇本纪》曰:“诸庙及章台、上林皆在渭南。”“乃营作朝宫渭南上林苑中。”汉代继续使用上林苑,汉武帝时扩建,挖池堆山,增加了许多人造成分。《三辅黄图》卷四曰:“汉上林苑,即秦之旧苑也。《汉书》云:‘武帝建元三年(前138)开上林苑,东南至蓝田宜春、鼎湖、御宿、昆吾,旁南山而西,至长杨、五柞,北绕黄山,濒渭水而东。周袤三百里。’离宫七十所,皆容千乘万骑。《汉宫殿疏》云:‘方三百四十里。’《汉旧仪》云:‘上林苑方三百里,苑中养百兽,天子秋冬射猎取之。’”《三辅故事》曰:“上林北至甘泉、九嵕,南至长杨、五柞,连绵四百余里。”《三秦记》曰:“长安正南秦岭,岭根水流为秦川,一名樊川。汉武上林,唯此为盛。”司马相如《上林赋》曰:“终始霸浐,出入泾渭,酆镐潦潏,纡余委蛇,经营乎其内,荡荡兮八川分流,相背而异态。”张衡《西京赋》曰:“上林禁苑,跨谷弥阜。东至鼎湖,邪界细柳。掩长杨而联五柞,绕黄山而款牛首。缭垣绵联,四百余里。”程大昌《雍录》卷九曰:“惟其侈大如是,故世之传言不一。在《宫殿疏》则曰方百四十里,在扬雄则曰周袤数百里,《汉仪》则曰方三百里也。语之多少,虽不齐等,要之拓地既广,故说者亦遂展转加侈也。”《三辅黄图》卷四曰:“上林苑中有六池、市郭、宫殿、鱼台、犬台、兽圈。”刘庆柱《地下长安》说:“为了便于管理,(上林苑)周围筑以墙垣,开辟了12座城门。这时的上林苑,发展为宫观、官署、池苑并存,其中有各种宫观建筑70余座、苑囿36处。”而昆明池、建章宫、太液池均建于其中,可见上林苑地域之广阔。王仲殊《汉代考古学概说》说:“汉武帝时收上林苑为宫苑,并大事扩充,长安城东南面至西南面的广大地区都在它的范围之中,周围至二百多里。苑内放养禽兽,供皇帝射猎,并筑离宫别馆数十处,许多印上‘上林’字样的瓦当便是它们最明显的遗物。1961年在长安城址西南面约2公里的三桥镇高窑村发现了一处建筑遗址,由好几座房基组成,较大的一座房基长约340米,宽约65米,当为上林苑中重要宫观的遗址。在房基附近发现了一个窑穴,内有铜鉴、铜鼎、铜钫和铜 共二十余件,器上所刻铭文表明它们是上林苑中所用之物,大概是因新莽末年的战乱而被有意埋藏起来的。”刘庆柱《地下长安》说:“西汉中期,是西汉王朝的鼎盛时期,国都长安这时也处于它发展的黄金时代。汉武帝不仅在长安城内大兴土木,而且还向城外大力发展,按照‘夏宫’标准,营建了长安城北郊的避暑胜地——甘泉宫,营筑了长安城西郊‘度比未央’的建章宫,大规模扩建了上林苑,使之变成了一座楼台亭阁耸立其间,珍禽异兽、奇花名果俱备其中的皇家公园。”
②远方:指偏远的边疆或邻国。因而所进献的果树皆是长安罕见的物种。《礼记·王制》曰:“不变,屏之远方,终身不齿。”郑玄注曰:“远方,九州之外。”方,古时指国家,邦国。
③标:标榜。奇丽:奇异绮丽。
④梨:《三秦记》曰:“汉武帝国,一名樊川,一名御宿。有大梨,如五升瓶,落地则破。其主取者,以布囊承之,名含消梨。”大谷:地名,又称大谷口,在今河南洛阳东南水泉口,以产梨著称。缥(piǎo):青白色,淡青色,今所谓月白。何晏《景福殿赋》曰:“周制白盛,今也惟缥。”琅琊(láng yá):又作琅邪,秦汉郡名。高后七年(前181)立刘泽为琅琊王,别为国。文帝元年(前179)更为郡,郡治东武(今山东诸城),辖境在今山东半岛东南部。王野:人名,生平不详。太守:官名,郡的最高行政长官,本为战国时代郡守的尊称,秦代称守,掌管司法、军事、税赋、民政等事务。《汉书·百官公卿表上》曰:“郡守,秦官,掌治其郡,秩二千石。……景帝中二年(前148)更名太守。”瀚海:汉时指呼伦湖和贝尔湖,在今蒙古一带。霍去病曾进击匈奴至该地。张华《博物志》卷一曰:“汉北广远,中国人尠有至北海者。汉使骠骑将军霍去病北伐单于,至瀚海而还,有北海明矣。”亦泛指北方和西北地区。东王:一名木公,常与西王母并称。古代传说中的仙人东王公,居住在东海外的东荒山上,领男仙,执掌诸仙名籍。东方朔《神异经·东荒经》曰:“东荒山中有大石室,东王公居焉。长一丈,头发皓白,人形鸟面而虎尾。载一黑熊,左右顾望,恒与一玉女投壶。”段成式《酉阳杂俎·诺皋记上》曰:“东王公讳倪,字君明。天下未有人民时,秩二万六千石。佩杂绶,绶长六丈六尺。从女九千。”东王梨或出产于今山东半岛以东的海岛上。
⑤弱枝:相传西汉时期条枝有弱水。《史记·大宛列传》曰:“安息长老传闻条枝有弱水、西王母,而未尝见。”故弱枝枣当产自西域条枝弱水一带。玉门:地名,在今甘肃,河西走廊西部,西汉废玉门关屯戍而置玉门县,因有玉门关而闻名,是通往西域的重要门户。梬(yǐng)枣:即 枣、软枣,柿子的原始栽培品种,又名君迁子,俗称牛奶柿,也称丁香柿。李时珍《本草纲目·果部》曰:“其木类柿而叶长,但结实小而长,状如牛奶,干熟则紫黑色。一种小圆如指顶大者名丁香柿。”《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曰:“楂梨梬栗,橘柚芬芳。”裴骃《集解》引《汉书音义》曰:“梬,梬枣也。”贾思勰《齐民要术》卷四曰:“种
枣法:阴地种之,阳中则少实。足霜,色殷,然后乃收之。早收者涩,不任食之也。《说文》云:‘梬枣也,似柿而小。’”西王母枣:因传说出于昆仑山,故名。杨衒之《洛阳伽蓝记》卷一曰:“景阳山南有百果园,果列作林,林各有堂。有仙人枣,长五寸,把之两头俱出,核细如针。霜降乃熟,食之甚美。俗传云出昆仑山,一曰西王母枣。”郭义恭《广志》曰:“西王母枣,大如李核,三月熟,众果之先熟者。”陆翙《邺中记》曰:“石虎园中有西王母枣,冬夏有叶,九月生花,十二月乃熟,三子一尺。”西王母,亦称金母、王母娘娘、王母,或西姥,仙人名,传说中居住在昆仑山山脉的女神,与东王公对称。段成式《酉阳杂俎·诺皋记上》曰:“西王母姓杨,讳回,治昆仑西北隅。”亦流传其实为西域昆仑山部落女首领。《竹书纪年·周纪》曰:“穆王十七年(前960),西征昆仑丘,见西王母。”一说为神人。《山海经·西山经》:“玉山,是西王母所居也。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是司天之厉及五残。”《太平御览》卷三十八曰:“《列仙传》又曰:西王母者,神人也。人面蓬头发,虎牙豹尾,善啸,穴居,名西王母,在昆仑山下。”昆仑山:山名,中国西部的山脉,在我国西藏与新疆交接处,西起帕米尔高原东部,东延至青海境内,海拔5000米到7000米,多雪峰、冰川、火山、温泉。在神话传说中,昆仑山是西王母居住之地,神秘莫测。张华《博物志》卷一引《河图·括地象》曰:“地部之位起形高大者有昆仑山,广万里,高万一千里,神物之所生,圣人仙人之所集也。出五色云气,五色流水,其泉(白水)南流入中国,名曰河也。”
⑥栗:《三秦记》曰:“御粟(宿)苑出栗,十五枚一升。”“汉武帝果园,大栗十五枚一升。”罗愿《尔雅翼·释木二》曰:“大率栗味咸,性温而宜于肾,有患足弱者,坐栗木下,多食之,至能起行。其质缜密,故称玉质缜密以栗。玉色黄者,侔蒸栗也。古者治果实之名,栗曰撰之。”侯栗:一种良种栗。榛(zhēn)栗:俗称榛子。《礼记》郑注曰:“榛似栗而小,关中、鄜坊甚多。”峄(yì)阳:地名,即峄山之南,在鲁国驺县境内,今山东邹城东南。《汉书·地理志下》曰:“鲁国……驺,故邾国,曹姓。……峄山在北。”一说在下邳。《汉书·地理志上》曰:“东海郡……下邳,葛峄山在西,古文以为峄阳。”则峄阳即为下邳,在今江苏邳州峄山南。都尉:官名。秦灭六国,在地方设三十六郡,置郡守、郡丞、郡尉。郡尉作为郡守的副职,主管军事,维持地方治安。秦时称“尉”,汉景帝中元二年(前148)更名“都尉”。西汉时另有属国都尉、驸马都尉、协律都尉等官职,不一定关乎武事。曹龙:人名,生平不详。
⑦桃:罗愿《尔雅翼·释木二》曰:“桃,华之繁丽者,故称‘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桃能去不祥。桃之实在木上不落者名枭桃,一名桃奴,及茎叶毛皆去邪。故古者植门以桃梗,出冰以桃弧,临丧以桃茢。《典术》曰:‘桃者,五木之精,仙木也,故厌伏邪气,制百鬼。’”秦桃:秦地出产的桃子。秦指秦国故地,在今陕西、甘肃、宁夏一带。榹(sī)桃:山桃,又名毛桃。《尔雅·释木》曰:“榹桃,山桃。”郭璞注曰:“实如桃而小,不解核。”邢昺疏曰:“(桃子)生山中者名榹桃。”李时珍《本草纲目·果部》曰:“山中毛桃,即《尔雅》所谓榹桃者,小而多毛,核粘味恶。其仁充满多脂,可入药用。”左思《蜀都赋》曰:“榹桃函列,梅李罗生。”缃(xiāng):浅黄色。刘熙《释名·释采帛》曰:“缃,桑也,如桑叶初生之色也。”清孙诒让《札迻》卷二曰:“《周礼·内司服》职有‘鞠衣’,郑注云:‘鞠衣,黄桑服也,色如鞠尘,象桑叶始生者。’《急就篇》‘郁金半见缃白 ’,颜注云:‘缃,浅黄也。’”金城:西汉郡名,昭帝始元六年(前81)置,郡治允吾,在今甘肃南部至青海西宁以东一带。绮:织有花纹的单色丝织品。此指叶面纹理清晰。胡桃:即核桃,原产西域羌胡地区,汉代张骞通西域时传入,因西域人被称为胡人,故名。张华《博物志》卷六曰:“张骞使西域还,乃得胡桃种。”含桃:樱桃的别名。《礼记·月令》曰:“(仲夏之月)天子乃以雏尝黍,羞以含桃。”郑注曰:“含桃,樱桃也。”李时珍《本草纲目·果部》曰:“其颗如璎珠,故谓之樱。而许慎作莺桃,云莺所含食,故又曰含桃。”据此,向新阳、刘克任《西京杂记校注》说:“‘含桃’应为‘樱桃’之注文误入正文者。”
⑧李:古诗《君子行》曰:“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罗愿《尔雅翼·释木二》曰:“其华与桃尤繁密,故《诗》云‘何彼秾矣,华如桃李’……李实繁,则有窃食之嫌,虽欲整冠其下且不可,犹《汉广》之乔木,不可休息,无实则其下可休矣。行人谓之行李,亦或取于此。”车下李:一名郁李。落叶灌木,春天先开粉红色小花,果实圆而小,味道酸甜,果仁可入药。《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曰“隐夫郁棣”,《集解》引郭璞注曰:“郁,车下李也。”颜渊李:因此李出自鲁地,故以鲁人颜渊命名。颜渊(前521—前490),春秋末期鲁国人,孔子杰出门徒之一。名回,字子渊,因好学、安贫乐道的出众德行而受到孔子赞许。鲁:地名,指今山东南部。羌(qiāng):古代西域民族,西汉时期主要生活在今甘肃、宁夏东部以及陕西西北部一带。燕:地名,在今河北北部及辽宁南部一带,原属古燕国地区。蛮:古代对中原以外的南方部族的贬称,其地域包含今湖北、湖南、江苏、浙江一带。
⑨柰(nài):果木名,与林檎同类,亦指其果实,像苹果而小,也称沙果。李时珍《本草纲目·果部》曰:“柰与林檎,一类二种也。树、实皆似林檎而大,西土最多,可栽可压。有白、赤、青三色,白者为素柰,赤者为丹柰,亦曰朱柰,青者为绿柰,皆夏熟。凉州有冬柰,冬熟,子带碧色。”段成式《酉阳杂俎·广动植之三·木篇》曰:“汉时紫柰大如升,核紫花青,研之有汁,可漆。或著衣,不可浣也。”
⑩查(zhā):即楂,果木名,山楂的一种,果实味酸,可入药或制成蜜饯。蛮查:即榠楂,原产吴越,故名,落叶乔木,似木瓜但略大,果实味涩,可入药。猴查:树高数尺,叶有五尖,枝杈间有刺,三月开小白花,九月熟,果实有红白两色,生长于山野茅林中,因为猴子、老鼠爱吃而得名“猴查”“鼠查”“茅查”等。
椑(bēi):即椑柿,果木名,柿之短而小者,果实为黑色,其汁可制漆,常用于染渔网、漆雨伞等,又称青椑、乌椑、漆柿等。罗愿《尔雅翼·释木二》曰:“又有椑,似柿而青黑,生江淮南,所谓‘梁侯乌椑之柿’是也。利以作漆,漆与蟹性反,故不宜与蟹同食。其叶厚,经霜乃丹色。”潘岳《闲居赋》曰:“张公大谷之梨,梁侯乌椑之柿。”南朝宋谢灵运《山居赋》曰:“椹梅流芬于回峦,椑柿被实于长浦。” 棠:果木名,有赤白两种。赤棠:棠之一种,木理坚韧,果实涩且无味,不可食。白棠:棠之一种,亦称甘棠、棠梨,果实似梨而小,味酸甜,可食。沙棠:棠之一种,味道像李子但无核。《山海经·西山经》曰:“(昆仑之丘)有木焉,其状如棠,黄花赤实,其味如李而无核,名曰沙棠,可以御水,食之使人不溺。”《吕氏春秋·本味》曰:“果之美者,沙棠之实。” 梅:树名,落叶乔木,品种很多,性耐寒,叶卵形,早春开花,有粉红、红、白等颜色,气味清香。也指其果实,球形,青色,成熟的为黄色,可食,味酸。《左传·昭公二十年》曰:“水火醯醢盐梅以烹鱼肉,扶老木:木名,因其长节实心,可做成手杖扶持老人,故名。又名灵寿木。《汉书·匡张孔马传·孔光传》曰“赐太师灵寿杖”,颜师古注曰:“孟康曰:‘扶老杖也。’服虔注曰:‘灵寿,木名。’师古曰:‘木似竹,有枝节,长不过八九尺,围三四寸,自然有合仗制,不须削治也。’”
守宫槐:槐之一种。《尔雅·释木》曰:“守宫槐,叶昼聂宵炕。”《尔雅疏》曰:“聂,合也;炕,张也。言其叶昼合夜开者,别名守宫槐。郭曰:‘槐叶昼日聂合而夜炕布者,名为守宫槐。’”但是罗愿《尔雅翼·释木三》曰:“郭璞以为昼日聂合而夜炕布者,名为守宫魂。按《说文》‘ ,木叶摇白,从木聂声’,则聂乃开之意。又炕,干也。木叶近火而干,则当相合。然则郭氏之说,正反之耳。今江东有槐昼开夜合者,谓之合昏槐。盖启闭以时,有守之义。说者以为此槐与《雅》说相反,不知郭氏误解之也。”
楠:木名,即楠木,常绿乔木,枝干高大,木质坚固有芳香,属名贵木材。
枞(cōng):树名,即冷杉,常绿乔木,似松。《尔雅·释木》曰:“枞,松叶柏身。”郭璞注曰:“今大庙梁材用此木。《尸子》所谓松柏之鼠,不知堂密之有美枞。”
白俞:即白榆,木名,指白皮的榆树,又名“枌”。《尔雅·释木》郭璞注曰:“枌榆先生叶,却著荚,皮色白。”《诗经·陈风·东门之枌》曰:“东门之枌,宛丘之栩。”
栝(kuò):树名,即桧树,也称圆柏。《尚书·禹贡》曰:“厥贡羽、毛、齿、革,惟金三品,杶、干、栝、柏。”孔安国传曰:“柏叶松身曰栝。”李时珍《本草纲目·木部》曰:“柏叶松身者,桧也。其叶尖硬,亦谓之栝。今人名圆柏,以别侧柏。”桧树常与枞树合称,罗愿《尔雅翼·释木一》曰:“枞,松叶柏身;桧,柏叶松身。从者,合异而为同;会者,聚两以为一,故二木合松柏之体,而取合纵胥会之义,犹《淮南子》云‘槐榆与橘柚合而为兄弟’也。……《字说》曰:‘桧,柏叶松身,则叶与身皆曲;枞,松叶柏身,则叶与身皆直。枞以直而从,桧以曲而会之。’以直而从之,故音‘从容’之‘从’,以曲而会之,故音‘会计’之‘会’。”
楔(xiē):木名,指樱桃。《尔雅·释木》曰:“楔,荆桃。”郭璞注曰:“今樱桃。”一说有刺像松的树。左思《文选·蜀都赋》曰“棕枒楔枞”,刘渊林注曰:“楔,似松有刺也。”张衡《南都赋》曰:“其木则柽松楔 。”
枫:木名,即枫香树,有红枫、丹枫之称,落叶大乔木,叶掌状三裂,边缘锯齿形,经秋红赤似染,春日开花,结果如小圆球,可入药。许慎《说文解字》“木部”曰:“枫木也。厚叶弱枝,善榣。一名欇。”段玉裁注曰:“枫为树,厚叶弱茎,大风则鸣,故曰欇欇。”传说黄帝杀蚩尤于黎山,兵器染上了血,化为了枫树。《山海经·大荒南经》曰:“有宋山者……有木生山上,名曰枫木。枫木,蚩尤所弃其桎梏,是谓枫木。”《尔雅·释木》曰“枫树,欇欇”。郭注曰:“枫树似白杨,叶圆而歧,有脂有香,今之枫香是也。”邢昺疏曰:“《本草》唐本注云‘树高大,叶三角。商、洛之间多有之’是也。”古诗词中秋令红叶植物也称枫,如《楚辞·招魂》曰:“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
上林令:掌管上林苑的水衡都尉属官,秩俸六百石。《汉书·百官公卿表上》曰:“水衡都尉,武帝元鼎二年(前115)初置,掌上林苑,有五丞。……初,御羞、上林、衡官及铸钱皆属少府。”少府为秦汉官名,位列九卿,为皇帝私府。《汉书·百官公卿表上》曰:“少府,秦官,掌山海池泽之税,以给供养。”《三辅黄图》卷四曰:“《旧仪》曰:‘上林有令有尉,禽兽簿记其名数。’又有上林诏狱,主治苑中禽兽、宫馆之事,属水衡。”虞渊:人名,生平不详。
石琼:人名,生平不详。
篇右:上文、前文之意,因古人书写顺序为自右向左,故称。司马相如《上林赋》中亦描述了上林苑中遍植的名木花果、缤纷落英,赋曰:“于是乎卢橘夏熟,黄甘橙楱,枇杷燃柿,亭柰厚朴,梬枣杨梅,樱桃蒲陶,隐夫薁棣,荅遝离支,罗乎后宫,列乎北园。 丘陵,下平原,扬翠叶,扤紫茎,发红华,垂朱荣,煌煌扈扈,照曜钜野。沙棠栎槠,华枫枰栌,留落胥邪,仁频并闾,欃檀木兰,豫章女贞,长千仞,大连抱,夸条直畅,实叶葰楙,攒立丛倚,连卷
佹,崔错癹骫,坑衡
砢,垂条扶疏,落英幡
,纷溶箾蔘,旖旎从风,藰莅芔歙,盖象金石之声,管籥之音。柴池茈虒,旋还乎后宫,杂袭絫辑,被山缘谷,循阪下隰,视之无端,究之无穷。”
【翻译】
汉武帝刚开始扩建上林苑的时候,朝廷大臣、边远地方以及邻国,都各自献上了名贵的果树和奇异的树木。有的还取了好听的名字,以标榜凸显果木的珍奇绮丽。
梨树有十种:紫梨、青梨 果实很大 、芳梨 果实较小 、大谷梨、细叶梨、缥叶梨、金叶梨 出自琅琊郡王野家,是琅琊太守王唐进献的、 瀚海梨 出自瀚海以北地区,耐寒,冬天也不会枯萎 、东王梨 出自东海的岛上 、紫条梨。
枣树有七种:弱枝枣、玉门枣、棠枣、青华枣、梬枣、赤心枣、西王母枣 出自昆仑山。
栗树有四种:侯栗、榛栗、瑰栗、峄阳栗 是峄阳都尉曹龙进献的,果实像拳头那么大 。
桃树有十种:秦桃、榹桃、缃核桃、金城桃、绮叶桃、紫文桃、霜桃 下霜后才可以吃 、胡桃 出自西域 、樱桃、含桃。
李树有十五种:紫李、绿李、朱李、黄李、青绮李、青房李、同心李、车下李、含枝李、金枝李、颜渊李 出自鲁地 、羌李、燕李、蛮李、侯李。
柰树有三种:白柰、紫柰 花是紫色的 、绿柰 花是绿色的 。
山楂树有三种:蛮楂、羌楂、猴楂。
椑树有三种:青椑、赤叶椑、乌椑。
棠树有四种:赤棠、白棠、青棠、沙棠。
梅树有七种:朱梅、紫叶梅、紫花梅、同心梅、丽枝梅、燕梅、猴梅。
杏树有两种:文杏 树上有花纹 、蓬莱杏 是东郡都尉于吉进献的,一株树上开的花混杂了多种颜色,每朵有六个花瓣,据说这种杏是仙人吃的 。
桐树有三种:椅桐、梧桐、荆桐。
林檎十株。枇杷十株。橙十株。安石榴十株。楟十株。白银树十株。黄银树十株。槐树六百四十株。千年长生树十株。万年长生树十株。扶老树十株。守宫魂十株。金明树二十株。摇风树十株。鸣风树十株。琉璃树七株。池离树十株。离娄树十株。楠树四株。枞树七株。白榆 、杜
、桂蜀漆树十株。栝树十株。楔树四株。枫树四株。
我从上林令虞渊那里得到了朝廷大臣们进献上来的花草果木的名册,共有两千多种。我的邻居石琼向我借去看,结果给弄丢了。现在我把我能够记得的种类名称都写出来,列在了上面。
《西京杂记》是一部记载西汉奇闻逸事的笔记小说。“西京”指的是汉代都城长安,鉴于此,故有人支持此书署名方式为“汉刘歆撰,晋葛洪集”。 《西京杂记》是一部记录长安生活为主的内容丰富庞杂的著作。蕴含了天文地理、动物植物、科技常识、遗闻逸事、风俗制度、历史述评等方面的知识,涉及哲学、政治、历史、文化、语言文学和自然科学诸多领域,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可补《史记》《汉书》之不足,也为考古发现提供了书面印证材料。 其作为笔记小说,叙事视角独特、描写曲折生动、语言幽默简洁,具有一定的艺术成就。鲁迅曾评价其“若论文学,则此在古小说中,固亦意绪秀异,文笔可观者也”。 《西京杂记》对西汉时期的科学技术成果也多有记载,内容涉及纺织机械、生物物种学、气象学、数学、医学等领域,保存了西汉时期科技发展的诸多珍贵史料,对后世研究中国科技发展史具有重要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