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ea之家 门户 包公案 查看内容

第三十九回 耳畔有声

话说开封府城内有一个仁宦人家,姓秦字宗,排行第七,家道殷富,娶城东程美之女为妻。程氏德性温柔,治家甚贤,生一子名长孺,十数年,程氏遂死,宗痛悼不已。忽值中秋,凄然泪下,将及半夜,梦见程氏与之相会,语言若生,相会良久,解衣并枕,交欢之际若在生无异。云收雨散,程氏推枕先起,泣辞宗曰:“感君之恩,其情难忘,故得与君相会。妾他无所嘱,吾之最怜受者,惟生子长孺,望君善抚之,妾虽在九泉亦瞑目矣。”言罢迳去。宗正待留之,惊觉来却是梦中。次年宗再娶柳氏为妻,生一子名次孺。柳氏本小户人家出身,性甚狠暴,宗颇惧之。柳氏每见己子,则爱惜如宝;见长孺则嫉妒之,日夕打骂。长孺自知不为继母所容,又不敢与父得知,以此栖栖无依,时年已十五,一日,宗因出外访亲,连日不回,柳氏遂将长孺在暗室中打死,吩咐家下俱言长孺因暴病身死,遂葬之于城南门外。逾数日,宗回家,柳氏故意佯假痛哭,告以长孺病死已数日,今葬在城南门外。宗听得,因思前妻之言,悲不自胜,亦知此子必死于非命,但含忍而不敢言。

却说,一日,包公因三月间出郊外劝农,望见道旁有小新坟一所,上有纸钱霏霏,包公过之,忽闻身畔有人低声曰:“告相公,告相公。”连道数声。回头一看,又不见人”行数步,又复闻其声,至于终日相随耳畔不歇。及回来又经过新坟,听其愈明。包公细思之:必有冤枉。遂问邻人里:“此一座新坟是谁家葬的?”里老回曰:“是城中秦七官人近日死了儿子,葬在此间。”包公遂令左右就与里老借锄头掘开,将坟内小儿尸身检验,果见身上有数伤痕。包公回衙,便差公人唤秦宗理究其事因。宗供是前妻程氏生男名长孺,年已十五,前日我因出外访亲回来,后妻柳氏告以长孺数日前急病而死,现葬在南门外。包公知其意,又差人唤柳氏至,将柳氏根勘,长孺是谁打死?柳氏曰:“因得暴症身死。”不肯招让。包公拍案怒曰:“彼既病死,缘何遍身尽是打痕?分明是你打死他,还要强赖!”吩咐用刑。柳氏自知理亏,不得已将打死长孺情由,尽以招认。包公判曰:“无故杀子孙,合问死罪。”遂将柳氏依条处决;宗不知情,发回宁家。此案可为后妻杀前妻子者榜样。

明代的公案小说,讲述包公破案的故事,是中国古代文学三大公案之一。影响较大。作品描写包公运用自己的智慧、经验和胆识,或根据生活常识,或探究人情物理,或苦思冥想事物的联系和因果关系,或微服私访调查取证,或巧设圈套赚罪犯人彀……等,使用一种或多种方法手段,将其他官员屈打成招的冤案,束手无策的多年积案,或自己面临的扑朔迷离、疑团重重的案件,一举审破,并作出公正的判决。受害者的冤屈得以平反昭雪,平民百姓人心大快,包公公正神明的形象也由此树立起来。

100 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