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ea之家 门户 黄帝内经 灵枢 查看内容

【失音证的治疗】忧恚无言

黄帝问于少师曰:人之卒然忧恚而言无音者,何道之塞,何气不行,使音不彰?愿闻其方。
少师答曰:咽者,水谷之道也。喉咙者,气之所以上下者也。会厌者,音声之户也,口唇者,音声之扇也。舌者,音声之机也。悬壅垂者,音声之关也。颃颡者,分气之所泄也。横骨者,神气之所使,主发舌者也。故人之鼻洞涕出不收者,颃颡不开,分气失也。是故厌小而薄,则发气疾,其开阖利,其出气易;其厌大而厚,则开阖难,其气出迟,故重言也。人卒然无音者,寒气客于厌,则厌不能发,发不能下至,其开阖不致,故无音。
黄帝曰:刺之奈何?
岐伯曰:足之少阴,上系于舌,络于横骨,终于会厌。两泻其血脉,浊气乃辟。会厌之脉,上络任脉,取之天突,其厌乃发也。

《黄帝内经》简称《内经》,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它全面地阐述了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反映了中医学的理论原则和学术思想。《黄帝内经》医学理论体系的建立为中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中医学史上的著名医家和医学流派,都是在《内经》理论体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所以《黄帝内经》历来被视为中医之祖。

160 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