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ea之家 门户 黄帝内经 素问 查看内容

【人体与天地变化】用药性与五脏、五气的关系来治病

黄帝说:治疗寒病用热药,治疗热病用寒药,主客之气相同的用逆治法,相反的用从治法。这些我已经知道了。五行补泻应该怎样运用适宜的药物性味呢?
岐伯说:厥阴风木主气之时,其泻用酸味药,其补用辛味药。少阴君火与少阳相火主气之时,其泻用甘味药,其补用咸味药。太阴湿土主气之时,其泻用苦味药,其补用甘味药。阳明燥金主气之时,其泻用辛味药,其补用酸味药。太阳寒水主气之时,其泻用咸味药,其补用苦味药。
药物的性味与五脏、五气的关系
五脏、五气和五味都有一一对应的关系(如图所示),治疗疾病时要以此为依据进行补和泻。

厥阴客气为病,补用辛味药,泻用酸味药,缓用甘味药。少阴客气为病,补用咸味药,泻用甘味药,收用酸味药。太阴客气为病,补用甘味药,泻用苦味药,缓用甘味药。少阳客气为病,补用咸味药,泻用甘味药,软坚用咸味药。阳明客气为病,补用酸味药,泻用辛味药,泄用苦味药。太阳客气为病,补用苦味药,泻用咸味药,坚用苦味药,润用辛味药。这样就能开发腠理,使津液和利,阳气通畅。

《黄帝内经》简称《内经》,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它全面地阐述了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反映了中医学的理论原则和学术思想。《黄帝内经》医学理论体系的建立为中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中医学史上的著名医家和医学流派,都是在《内经》理论体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所以《黄帝内经》历来被视为中医之祖。

190 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