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ea之家 门户 黄帝内经 素问 查看内容

【咳嗽的中医原理】六腑咳

黄帝问:六腑咳嗽的症状是怎样的?又是如何得病的呢?

岐伯说:五脏咳嗽日久不愈,就会转移到六腑。如果脾咳日久不见好,胃就会受病;胃咳的症状是咳而呕吐,严重的时候甚至会呕出蛔虫。肝咳日久不见好,胆就会受病;胆咳的症状是咳嗽起来会呕吐出胆汁。肺咳日久不见好,大肠就会受病;大肠咳的症状是咳嗽的时候会大便失禁。心咳日久不见好,小肠就会受病;小肠咳的症状是咳嗽的时候会放屁,咳嗽与放屁往往会同时出现。肾咳日久不见好,膀胱就会受病;膀胱咳的症状是咳嗽的时候会小便失禁。以上各种咳嗽,如果经久不愈,就会使三焦受病;三焦咳的症状是,咳嗽的时候腹内胀满,不想饮食。这些咳嗽,无论是哪一脏腑的病变,其寒邪一定是在胃中聚合,而后沿着肺的经脉影响到肺,才能使人多吐稠痰而流鼻涕,面部浮肿,咳嗽气逆。
黄帝问道:如何治疗呢?
岐伯说:治疗五脏咳,多针刺各脏的腧穴;治疗六腑咳,则针刺各腑的合穴;凡咳嗽所引起的浮肿,治疗时要针刺各经的经穴。
黄帝说:讲得很好。

《黄帝内经》简称《内经》,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它全面地阐述了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反映了中医学的理论原则和学术思想。《黄帝内经》医学理论体系的建立为中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中医学史上的著名医家和医学流派,都是在《内经》理论体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所以《黄帝内经》历来被视为中医之祖。

190 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