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ea之家 门户 黄帝内经 素问 查看内容

【疾病的形成及治疗】食物在体内的运化

食物进入胃中消化,化生的一部分精微之气输散到肝脏,再由肝将精微之气滋养全身的筋脉。饮食进入胃中,所化生的另一部分浓厚的精微之气,进入心,再由心将精气滋养血脉。血气流行在经脉当中,到达肺,肺又将血气输送到全身百脉中去,最后把精气输送到皮毛。皮毛和经脉的精气汇合,又回流到脉中,脉中的精微之气,运行到六腑。六腑的精气化生神明,输入流于四脏。这些正常的生理活动,都要取决于气血阴阳的平衡;气血阴阳平衡,会表现在气口的脉象变化上;气口的脉象变化,可以用来判断疾病的死生。
水液入胃以后,游溢布散其精气,上行输送到脾;经过脾对精华的布散转输,向上输送到肺;肺气运行,通调水道,向下输送到膀胱。这样,水精四布,在外布散于皮毛,向内灌输于五脏的经脉,并能与四时寒暑的更替和五脏阴阳的变化相符合,就是可以测度的经脉的正常生理现象。

《黄帝内经》简称《内经》,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它全面地阐述了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反映了中医学的理论原则和学术思想。《黄帝内经》医学理论体系的建立为中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中医学史上的著名医家和医学流派,都是在《内经》理论体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所以《黄帝内经》历来被视为中医之祖。

190 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