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收藏

如何进入外资顶级投行?

avatar youwang | 363 人阅读 | 0 人评论 | 2021-09-11

我是一名普通在校大学生(本科学校在美国 不是投行所谓的target-school)

如果我想在大三的暑假拿到大行的实习, 我应该在大三之前做些什么了?

补充: 目前和工业界没有任何联系
          家庭无任何金融业背景
主要考虑的地点: 纽约,北京或者上海
期末复习哲学课不想复习了,上来刷刷题吧。

背景
现美本大三,暑假IBD实习。学校不算传统意义上的target。专业是文科理科兼有。给面试的投行都拿到offer。

推荐读物:
针对技术性问题:Investment Banking by Joshua Rosenbaum and Joshua Pearl。推荐面试前一到三个月看,虽然我是面试前八小时才看而且看完的,不过已经很受用了。而且高盛最后一轮的时候面试官多个故意刁钻的技术问题都是因为我看过这本书才被我答上的。针对适合性问题:Merger & Inquisition(网站)。多刷刷这网站能给你很多面试技巧,当时我面之前把这网站都看了个遍,很多文章很有意思。上面对于如何Introduce yourself, why banking等问题的回答思路很有借鉴意义。同时你能了解到不同工作的不同,对面试一些问题也有帮助。同时针对适合性和技术性问题:The 400 Investment Banking Questions & Answers by Merger & Inquisition。 网上去搜PDF吧。面试前一个月左右看,非常实用,很多问题回答都是现实现成的,有了这个面试才真的不紧张了啊。面试大概4/5的问题是问的这个文档上面现成的问题。注:前面有人提到Vault Investment Banking Guide,这本书其实不太推荐的,太浅了,可以做入门来看,但是不适合准备面试。
推荐做的事情:
寻找好的社交平台,兄弟会也好其他社团也好,能让你接触优质校友。学会与人沟通技巧,磨练语言,知道如何与人相处。有跟金融相关的经历,club也好,实习也好,以便在面试时让面试方知道你对金融是一直有兴趣的。
要有leadership,有能告诉人你自己很优秀的Resume。有自己和别人不一样的经历,可以让自己与众不同,抓人眼球。面试前的秋天多network,多跟行业里的人了解各个投行的区别,各个部门的区别,同时做笔记,这样面试的时候有东西可以聊,知道怎么回答why our firm这种问题。锻炼身体。
大致如此,如果有更多想了解的可以留言,我尽量回答。回去复习去了。

哦对了,以上所有答案中除了 @Noah Gu说的很靠谱以外,其他的很多都答非所问,楼主以及其他读者请自己甄别。

GS IBD HK工作两年零三个月,实习过两个summer(GS IBD、GS PWM),简单讲一下体会:

正常进入投行的有三类人:1. Target school 2. Networking 3. 拼爹。如果第三条路走不通,前两条路当选第一条路更简单靠谱。如果你已经到了研究生还没能进入target school,也务必在毕业年之前的暑期拿到实习,之后基本上不用考虑外资投行,可能性几近于零。因为顶级投行只会通过应届毕业生招聘,他们不需要从行业外招聘任何人,业内人力足以。

关于第二条路,靠networking进投行是小概率事件。尽管哥大是target school,但也没少network,发过上百封邮件和见过数十个alumni,基本上都没什么用。我在官网海投进了GS PWM实习,后来凭着PWM的offer拿到了GS IBD的实习,然后return offer。

所以我在这里提一点,就是:在同一家投行的不同部门实习,会对进入该投行的其他部门有帮助。

------------------------------------

更新:

其实能否进入投行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timing。市场好的时候,大家都有机会;市场不好的时候,公司裁人都来不及,根本没有headcount来招新人。2012年我入行时,一个高中同学刚进UBS一个月就被裁了。今天的裁员情况同样让整个中环人心惶惶。去年几乎所有欧行都在全球范围内大刀阔斧地裁人,今年HSBC更是实施了global hiring and pay freeze。

但好在,headcount再紧张,绝大多数情况下entry level招聘每年都还是会有(相比lateral hire可能会完全停掉),原因在于任何一家企业每年都需要junior level的人替补升上去的人。

我大二的夏天正属于金融危机鼎盛时期,申请了很多BB投行的实习,都挂了。本来就很少投行会招大二的实习生,那年更是没什么可能性。大三夏天,我凭着target school + tri-lingual (English/Mandarin/Cantonese)拿到了GS PWM HK的实习。

但实习期间,我发现PWM无论是工作强度还是公司所投入的资源,都是跟IBD和S&T所不可比的。举栗来说,香港各投行之间的IBD会在暑期实习的最后开始面试其他投行的实习生,但各投行的PWM之间不会。

实习结束后,我决定gap year一年,因为当时中国的机会太好。我们那一年,哥大读本科的有三个人同时gap year来到了中国,算是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之后第一批回国寻找机会的留学生。原因很简单,2009年美国GDP增长率:-2.6%,同年中国GDP增长率:9.2%。没有人认为毕业时一定能够在美国找到工作。

关于Gap year的故事,感兴趣的可以看看这两篇:
间隔年(Gap Year)是不是一个好点子?为什么? - 朱英楠David 的回答 年轻人如何积累人脉? - 朱英楠David 的回答

Gap year的时候,我重新申请了IBD的实习,拿到了GS的offer,实习后拿到return offer。面试的时候我经常听到的HCM(GS的HR部门)跟我说的一句话就是“We trained you, and we would love to keep you within the firm.” 这就是为什么在一个部门实习会对另一个部门有帮助,因为公司已经对你投入了资源,部门A也对你有足够的认可。




---

参考:
投行里的员工来源分几种?都是做出什么成绩才能进入投行的?投行简历模板_超级简历WonderCV
微信公众号:zyndavid


泻药,这个问题都好久了吧?...

楼上回答很全面了,网上各种关于投行面试的资料更是浩如烟海,我就不赘述了,讲点自己不一样的感受吧。

- 主要是运气,而如果你运气不好的话,一定要坚持,等到你运气来的时候。我找腾讯的实习的时候,同一个岗位投了三次,在这之前投过叫得出名字的所有互联网公司,全部石沉大海。为什么投了三次呢?因为他们第一次招来的实习生只干了两天,第二次招来的只干了两个星期就走了。而我现在的基金当年是四月份才开始放出来招聘信息(大部分公司是上一年的九月),厉害的肯定都找到工作了,不厉害的放弃治疗了,所以已经基本没人在看学校招聘网站了。更重要的是老板指明要在伦敦招会说中文的...

- 别套模版,学校以外的世界是没有公式的。我也做了三年面试官了,每年都有少说几十个学生找我喝咖啡,说真的,如果你是不是真的对这份工作感兴趣,十分钟就能听得出来。如果你只是想让自己显得对工作感兴趣,五分钟就能听得出来(所以真的别问你的typical day是什么了)...网上有的资料你都要看,但是别当成公式来套,再好吃的东西吃一百次也会吐。多在心里问问自己,每个好工作少说有上百个人申请,为什么一定要招你?

- 别紧张,也别傲慢。这几年面试里面,真的没有那个人是让我觉得哇好完美的。学生就是学生,工作里面95%的东西是在学校学不到的,问题答不完美是很正常的(我也不排除有的心理变态就喜欢往死里虐),保持镇定,尝试一步步分析问题,甚至适当求助可能都比最后的答案重要。当然我也见过太多奇葩,觉得自己什么都懂,上来就指点江山...

- 最后,实习/第一份工作真的没那么重要,外资投行也真的没那么厉害...找到自己喜欢的事情认真去做,你想要的东西或早或晚会自己来找你的。


我曾花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准备投行的面试,也有过一段相当长的瓶颈期。之后通过不断的总结和思考,整理出了一套方法,在回答各种不同的面试问题的时候都能够从容自如的应对,那offer什么的也自然的纷沓至来。这套方法我曾经分享给身边在准备投行面试的朋友,发现效果非常之好,很多朋友都觉得自己的面试技巧在短时间内有了比较大的提升。之后也通过与很多业内的人士的交流,将这套方法进行升华。

现在我会完完全全把这套方法分享出来,把重要的点和注意事项都整理出来,建议先马后看,大家记得结合实际情况作为一份参考。

按照惯例简单的介绍一下我的背景,我从美国Top 10文理学院本科毕业,目前在某外资投行的前台岗位就职。我在管理咨询、风险投资、科技创业、投资银行等领域都有一些职业的经历。

都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投行的面试问题五花八门,考察候选者方方面面的各种知识,即便是短短半小时的面试,也需要非常充分的准备才能过关。

因此,我也希望能够将这套准备投行面试的方法总结出来分享给大家,并不是说这是准备面试的唯一方法,而是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种思考面试问题的新思路。


这里要注意的是,本篇文章更多讲的是如何准备外资投行的面试,针对的人群是本科及研究生的在校申请者。如果是社会招聘或者是中国投行券商的面试,可能本文并不一定适用,请大家注意。

经常看我文章的朋友们都知道我有一个习惯,那就是我很喜欢追本溯源的去看事情的本质。本篇回答我们也不例外,在开始讨论如何准备投行面试之前,我想先对一些比较常见的关于投行申请的问题表达一下我自己的看法,同时也便于大家更好的理解投行面试的本质:




A1:通常来讲,一个外资投行的申请流程是以下几个步骤:

网申/内推→简历筛选→机考面试/网上测试(视公司而定)→电话面试→Superday面试


网申和内推一般都是提交简历和求职信(Cover Letter),以及提供各种资料和信息到HR进行简历筛选,其中的差别主要是网申可能会对一些条件做硬性要求,例如学校、成绩、关键词等等。如果这些硬性要求没有达到,那么可能网申的简历都不一定会到HR的手上。




简历到了HR手上后,HR就会针对候选人的经历和综合素质进行筛选,并将符合岗位要求的简历送到各个业务负责人的手上,并由业务负责人进行二次筛选。到此之前,公司都不会和候选者进行任何的交流,因此我们可以看出,一封高质量的简历是非常重要的。




我之前曾经写过一篇如何制作高质量简历的回答,在这里强烈建议各位要申请外资投行的同学们进行参考。



如何写出一份优秀的英文简历?

除了由HR和业务负责人进行简历的筛选,有一些外资投行也会要求候选者完成机考面试或者网上测试。例如高盛、摩根大通等投行会要求候选者使用HireVue来回答一些问题,瑞银、瑞信等投行会要求候选者完成网上的测试。这也是通过另外一种方式来对候选者进行筛选。




通过这几轮筛选,你就顺利进入面试阶段啦!面试也分为电话面试和Superday面试,一般会由业务负责人或者投行管理层直接对你进行面试,以评估你的综合素质,并给出是否录取的最终决定。

A2:投行的面试问题一般分为两类,一类叫做“behavioral questions”,也就是行为面的问题,更多的是与性格和综合素质有关。另一类叫做“technical questions”,也就是技术面的问题,主要是考验候选者的金融知识和专业能力。


每个面试都会包含着这两类的的问题,对于前台的岗位,行为面的问题是侧重点,而对于中后台的岗位,技术面的问题是侧重点。本篇回答的方法会更加侧重于前台岗位的面试准备,主要是因为前台岗位申请的人数会更多,如果大家有需要,我之后也可以单独写一篇中后台岗位的面试攻略。

还有一种问题叫做“other questions”,就是除了以上两大类之外的问题。这种问题就五花八门,各式各样了,有脑筋急转弯,生活问题,感情问题等等。这类问题其实很难准备,更多的是要靠临场的随机应变。

A3:在入职之后,我有的时候会和HR以及有招人权力的业务负责人进行聊天,试图从另一端理解投行面试的本质。我惊奇的发现,其实投行的招聘官并不太看重候选者的金融知识,而更加看重候选者的性格与反应能力,这个似乎与我们所熟知的投行面试要求有一些相悖。

而且我发现,越是前台的岗位,例如投资银行部门、销售交易部门、财富管理部门等,越看重所谓的“fit”,也就是候选者的性格和该岗位或者该团队的氛围是否相符合,因此,前台岗位喜欢招与自己团队成员比较相像的候选者。反倒是中后台的岗位,例如量化、风险分析等等,更加要求候选者的金融专业能力。

这其中的道理其实不难理解,投行的前台岗位更多是直接跟客户打交道,因此一个讨喜的性格至关重要,而中后台的岗位更多是与公司内部的员工打交道,所以相较于性格,扎实的金融功底会更加重要。

其次,前台岗位所需要的金融知识其实并不难,如果候选者展现出来比较好的反应能力和学习能力,那么外资投行们就有信心将他们的专业能力培养出来。而如果候选者有非常好的金融功底,但是不善与人打交道,那么这样的人其实会更难培养。

A4:如果你已经拿到了投行的面试,那么其实你已经是整个流程中脱颖而出的佼佼者了!不过也先别急着庆祝,拿到电话面试的人只有很小一部分会被邀请参加Superday面试,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终面,而参加Superday面试的候选者,也只有很小一部分能够拿到最后的offer。


据统计,外资大投行(Bulge Bracket)的录取率通常是个位数的百分比,有的投行的录取率甚至会低于1%,比申请哈佛斯坦福等名校的几率还要更低。但是,请千万不要被这个数字给吓到,只要准备得当,我们被投行录取的几率还是很可观的。




A5:一个真正达到投行初级分析师标准的应聘者,可能要花费数月甚至一两年的时间来学习金融知识和准备面试。对于一些要求比较高的岗位,不仅需要考察候选者的专业知识,还需要考察候选者的情商以及临场应变能力。

回过头来看我的面试和申请历程,我发现,努力固然非常重要,但正确的方法同样重要,不说事半功倍,至少它确保你在正确的道路上前进。正确的方法能够帮助你更加有效的系统性准备面试,或者是在短时间内能够突破面试准备的瓶颈期。

准备投行的申请并没有捷径,但是相对于那些走了弯路的人来说,掌握了正确的准备方法、又持之以恒的努力准备,无疑是让你走上了快车道。







Q6:那准备投行面试需要多少时间呢?

A6:我个人建议的是,金融专业的学生,至少花上两到三个月左右来熟悉和准备面试,而非金融专业,至少花上三到六个月的时间来熟悉和准备面试。再好的准备方法,没有充足的准备时间,也是没有办法达到理想效果的。

解答完常见的投行申请及面试的问题,接下来就让我们直接上干货吧!

任何的行为面问题,其实都是在翻来覆去的问同样一个问题,那就是“Why are you a good fit?”。这个问题可以以任何的形式出现,但是万变不离其宗,面试官对于候选者的每一个回答,都在评价他/她是否能够符合招聘的标准。对于行为面的问题,我们的目标就是要尽可能的让自己的形象贴合所申请岗位的要求。

举个例子,一个经典的投行面试问题是“What is your biggest failure?”,准备过投行面试的同学们肯定都碰到过这个问题,也肯定被这个问题困扰过。

这个问题其实真的非常难回答,一方面我们的回答不能够太明显的展示我们的缺点,比如说如果我们回答我们因为粗心大意酿成了大错,或者是半途放弃而遭遇失败,都会让面试官觉得我们不适合投行的工作。

另一方面,我们的回答也不能太虚情假意,比如我们回答说我们学习和工作太努力太辛苦,不注意身体,导致自己病倒。或者回答一个根本算不上失败的的,比如说我们考试居然只考了95分,实在是太失败了。这样的回答当然都不会让面试官满意。

然而,如果我们把这个问题理解为“Why are you a good fit?”,那么这道题在问什么,就非常显而易见了。面试官问这道问题的时候,其实真的不关心你最大的失败是什么,而是关心你应对失败所展现出来的特质符不符合投行工作的要求。

我们都知道,投行的压力是非常大的,在投行工作不仅要面对多方面的挑战,也要随时快速学习来提升自己,同时还要与身边的同时进行很好的合作。那么,我们在回答的时候,就应该着重表现自己的抗压能力、学习能力、以及协作能力。

例如我们可以说,我们对于不懂的东西,总是喜欢刨根问底,喜欢花很多时间去搞清楚,但是有的时候,在做一个团队项目的时候,我们因为花了太多时间去弄懂一个并不是太重要的东西,而耽误了整个团队的工作进度,最后导致了任务没能很好的完成 。

也许这样的事情并没有造成特别大的损失和后果,但是对于自己而言,是一次非常大的失败,因为我们在做事情的时候并没有能够照顾到整个团队的进度,也没有去真正的认识问题的重点和本质。从那之后,我们做事情的方式和效率就都有了很大的提升,我们提高了快速学习的能力,并能在短时间的压力环境下按质按量的完成任务,并照顾到团队的进度,成为了一个更好的team player。

这样的回答就会比较符合面试官的期望,首先这个回答并没有体现我们太大的缺点,对于不懂的东西刨根问底其实也是一个非常好的品质,只是说在不同的背景下,这个有可能是一个缺点。

其次,我们着重展现了自己的反思能力以及应对能力,在发现自己的某个特质在某种背景下可能会成为缺点之后,我们快速的调整了自己做事情的方法,并提升了我们的快速学习能力、抗压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这些能力都是投行工作最看重的,也是面试官所期待的。

这样,我们回答这道问题的框架就出来了,而符合该框架的事例其实并不难找,相信大家在学习和工作中肯定都会遇到类似的事情。在回答中加入一些细节,让整个回答变得有血有肉,整个回答的质量就上去了。

另外一个我们经常碰到的问题就是“Why XXX Bank?”,也就是,为什么你要来申请某家投行。这个问题其实我觉得真的有点没啥意义,因为其实大多数人都是把所有能申请的投行都申了,而且面试官也知道候选者的这些情况。但是大家也都没办法,该问的问题还是要问,该走的流程还是要走。

例如,我们去申请摩根大通,可能就会被面试官问到“Why J.P. Morgan?”,而很多同学会把回答的主要篇幅放在摩根大通的优势上。比如说,有的同学可能会这样说:

“我选择申请摩根大通是因为摩根大通是美国资产规模最大的投资银行,因此在金融市场上有非常大的优势,可以让我接触到很多顶级的交易以及一流的客户。摩根大通的工作文化也非常好,员工彼此之间互相非常支持。同时,摩根大通对于diversity和社会服务特别的重视,会经常组织一些相关的项目和活动。这些都让我觉得非常棒!”

是不是乍一看好像是非常好的一个回答?把我们选择申请摩根大通的原因说的非常有根据,而且也有很多细节在里面。但是其实这个回答是非常不完整的,而且对于面试官来说,从这个回答中也不能得到任何关于候选者的信息。说实话,面试官们对摩根大通的优势并不是特别感兴趣,毕竟这些都是他们已经知道的东西。

那我们在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还是可以将此理解成“Why are you a good fit?”,面试官问这个问题的本意也就一目了然了。我们所申请的投行本身的优势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如何很好的与该投行的优势融为一体。

再回到摩根大通的例子。既然我们已经清楚了摩根大通的优势在于金融市场地位、企业文化、以及对于社会服务的关注,那么我们的回答就应该围绕着我们的哪些特质能够与摩根大通的这些优势融为一体。

比如说摩根大通的资产规模和金融市场的优势让其拥有了非常大的客户群体,而其中不乏顶级的金融机构及企业。那么我们就可以说,我们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也很喜欢迎接挑战,因此,在摩根大通工作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让我们非常向往。对于摩根大通的企业文化,我们也可以说,我们非常喜欢团队协作,而且我们过往的经历也证明了我们是非常好的team player。对于社会服务这一块,我们可以提到说我们在校内外都积极参与各种类型的社会服务,这也是我们一直专注和相信的事情。

这么一来,我们的回答在体现摩根大通优势的同时,也很好的表达了为什么我们会被摩根大通的这些优势所吸引,其根本是因为,我们就是摩根大通想要招的人。这样的回答其实才是面试官想听到的,因为他们不仅需要知道我们很清楚摩根大通的优势所在,更需要知道我们能否顺利融入并发扬这些优势。

根据“Why are you a good fit?”的思路,每一个行为面的问题其实都非常好准备了,只要我们弄明白我们想要表达的点,再根据问题去具体构建回答,加入一些有血有肉的细节,质量就非常高了!

以下我也为大家提供了一些经典的投行行为面面试题,大家也可以按照以上提供的思路试着准备回答:
Talk me through a time you had to resolve a conflict with someone senior to youWhat do you do if you disagree with a co-worker Tell me through a time you had to make an unpopular decisionTalk me through a time you were working in a team and someone wasn’t pulling their weight.Can you describe a situation where a team did not work as intended? Whose fault was it?Describe a leadership role you have undertaken outside of work. Why did you choose to commit to this role? How did you benefit from this role?Describe the most difficult work team you have had to lead? What made them difficult? How did you go about overcoming the issues? Describe a situation where your leadership could motivate your team to improve their performance. What actions were the most effective?Give a specific example of a time when you had to address an angry customer/co-worker.Tell us about a time when you built rapport quickly with someone under difficult conditions. What, in your opinion, are the key ingredients in guiding and maintaining successful business relationships?Describe a situation when you were able to strengthen a relationship by communicating effectively. What made your communication effective?Describe a situation where you felt you had not communicated well. How did you correct the situation?What is your biggest weakness/area of improvement?What is the most important feedback that someone had given to you?What three words best describe you?

对于行为面的问题来说,其实最好的准备方式就是多去与投行内部的人士交流,从他们那里才能得到最真实的信息,才能知道这家投行喜欢招什么样的人。我们甚至在面试的时候可以提及曾经networking过的人,让面试官认为我们对于该投行真的非常的感兴趣。

我写过一篇如何积累职场人脉的文章,强烈建议各位有申请投行意向的同学们进行参考。投行工作非常讲究职场人脉的积累,希望大家也能够尽早开始做准备。
如何在大学期间培养自己“人脉意识”?



一般来说,对于校园招聘的候选者来说,技术面的要求并不会特别高,尤其是对于本科生来说。首先很多学校在本科阶段并不提供金融的专业课程,其次近几年外资投行抢人大战,不断将招人的日程提前,导致很多本科生大三甚至大二就要参加投行面试,那金融基础不深也是情有可原的。

话是这么说,但是我们总能发现身边的一些大三甚至大二的同学,不仅成绩优秀,在校内外也积极参加各种活动,而且还具备非常扎实的金融基础。

这就很令人害怕了。

好在投行校园招聘的金融知识考点并不深,更多的是考验我们能否熟练灵活的应用基础的金融知识,明白各种金融术语的意义。

因此,在准备技术面问题的时候,我们并不需要涉及太多高深的金融理论,而是应该把最基本的知识去好好的吃透,并能够综合运用多种金融知识来回答面试的问题。

我会帮助大家总结和梳理投行技术面问题的几个大类,让大家准备起来有一个比较明确的方向。但是的确,成功没有捷径,大家还是要花时间去一个一个理解清楚,最好是能找一起申请投行的小伙伴一起不断练习,以达到投行的要求。

投行技术面问题主要有以下几大类:

1. 会计知识

2. 企业金融

3. 金融产品

4. 市场动态

5. 综合运用


对于会计知识而言,知道三张表上的每一个项目的意义、以及知道三张表之间的变动关系是最重要的,通常投行面试会问到的会计问题都与三张表的变动有关。

对于会计来说,最重要的可能是资产负债表(Balance Sheet),而对于投行来说,最关注的一般是现金流表(Cash Flow Statement),因此,我们准备的重点也应该放在现金流表上。

例如一个公司购买了1万美元的存货(Inventory),请问这个公司的三张表会如何变化。标准回答应该是:“由于存货的购买并不是支出,所以对于损益表(Income Statement)而言没有任何变化;在资产负债表上,如果我们假设是用现金购买的存货,那么我们的现金就会减少1万美元,而存货会增加1万美元,如果是没有直接付现,那么应付账款(Account Payable)将会增加1万美元,权益部分没有变化;在现金流表上,由于存货是一个营业资产(Operating Asset),所以经营现金流(Operating Cash Flow)会减少1万美元,总现金流也会因此减少1万美元。”

大家可以按照这个思路仔细的去准备三张表上的每一项内容的变动情况对于三张表的影响,多做几次练习,在面试时问到这种类型的问题,就非常轻松啦!

企业金融的问题主要是资金的时间价值及相关的一系列问题,包括企业估值等等。最基本的估值方法就是现金流折现(Discounted Cash Flow),也就是将未来的现金流以某一个折现率换算到今天的价值。

现金流折现的最重要两部分,一个是现金流的预测,另外一个是折现率的计算。一般来说,对于一个已经发展的比较成熟的企业或者项目来讲,每年的收入增长都相对比较稳定,又不需要花大价钱去做资本支出,那么每年的自由现金流增长也相对比较好预测,用一个合理的增长率进行估算就行了。

而折现率是与企业或者项目的风险相关,反映的是现金使用的机会成本。计算折现率的方法有很多,比较基础的是用加权平均资本成本(Weighted Average Cost of Capital),也就是我们常说的WACC,是一个债务和权益资金使用成本的加权平均数。其他的常见方法是调整现值法(Adjusted Present Value),找可比公司(Comparable Company)的去杠杆后的权益资金使用成本作为折现率,再对债务所带来的税务抵扣做估值调整即可。

除了现金流折现法,其他的企业估值方法包括利用可比公司进行相对估值(Multiples),即通过可比公司的估值倍数与所估值公司的财务数据相乘;还有利用曾经的交易估值作为参考的(Precedent Transaction),利用公司清算价值进行估值的(Liquidation Valuation),杠杆收购估值法(LBO Analysis)等等。




对于要申请二级市场岗位,例如销售交易部门、财富或资产管理部门的同学来说,金融产品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知识大类。我们需要了解的主要是金融产品的估值、定价,投资及对冲方法,以及各种参数变动对于金融产品价值的影响。

投行的金融市场部门一般分两块,一块是主要做权益类(Equity)的产品,另一块则包含固定收益、外汇、和商品类(Fixed Income, Currency, Commodity)的产品。我们需要知道的知识主要在以下这些方面:

1. 股票基本面分析

2. 股票技术面分析

3. 股票综合估值

4. 权益类衍生产品(股指期货、股票期权等)

1. 固定收益产品价格计算(Bond Math)

2. 收益率与价格之间的关系(Yield vs. Price)

3. 固定收益证券的久期(Duration)、凸性(Convexity)、及风险计算

4. 固定收益类衍生产品(债券期货、期权、利率互换、信用违约互换等)

1. 外汇即期、远期、掉期分别代表什么

2. 外汇即期、远期、掉期之间的关系及计算

3. 主流货币的特性

4. 外汇类衍生产品(交叉货币套期、外汇期权等)

5. 对冲外汇风险的方法

1. 主流商品类别(金属、能源、农业等)

2. 商品类衍生产品(商品期货、掉期等)的意义

3. 商品价格波动对于企业的影响(例如原油波动对航空公司的影响)




比如对于股票期权,一个很可能的问题就是,如果该股票的波动性增加,那么在行权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其看涨期权的价格是会上升还是下降?根据股票期权的定价模型,我们知道看涨期权的价格和波动率是正相关的,那么波动性增加,看涨期权的价格肯定也会增加。

对于外汇的一个可能的问题就是,如果美元的利率高于日元的利率,那么美元/日元的远期汇率会比即期汇率高还是低?那我们知道外汇远期的汇率是由即期汇率和一个利率差两部分组成,为了让市场上不存在套利的现象,那么高利率货币的远期汇率一定是要比即期汇率更低的,否则所有人就都会去买入高利率的货币即期并卖出高利率的货币远期来进行套利了,所以这道题的回答就是美元/日元的远期汇率会比即期汇率低。

类似的问题会有很多,都不是很深的问题,但是都需要我们对于这些金融产品的概念和基础知识有比较好的理解。只有理解透了这些最基础的金融知识,我们才能在面试中自如的去回答这些问题。

市场动态主要是考察你对于金融市场的关注程度,比如说一些主流资产的价格变动趋势,包括美股、美国国债、主流货币的汇率,以及一些能够影响到金融市场的新闻,包括贸易争端、央行政策、法律法规等等。

比如说面试官可能会让你评论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并预测未来一年内是否会继续加息。这种类型的问题没有对错,只要答得有理有据就行了。

综合运用便是考察你对于多种金融知识的综合使用能力,例如面试官问你,如果你有一千万美元的现金,你会考虑做哪些投资。这种类型的问题就需要我们对于市场很关注,对于各种金融产品比较了解,同时也需要我们对于不同投资组合的风险和回报能够进行识别。

还有一个经典的综合运用问题便是股票推荐(Stock Pitch)了,这里一连串的考验了我们对于会计知识的运用、对于企业估值方法的运用、对于权益类产品的了解、以及对于近期市场走势的了解等等。可谓是一道非常综合的面试题目了。




其他类型的面试题。。。我恐怕只能告辞了!

在我经历过的投行面试中,我被问过各种各样的奇葩问题。脑筋急转弯就不说了,还算是考验智商和反应,让我推销苹果、爆米花我也能理解,毕竟是考验我与人打交道的能力,但是被问到“女朋友和工作选哪个?”“什么时候准备结婚?”之类的问题我就服了。

我就在想,这位投行大佬您怎么比我爸妈还关心我的个人问题呢?


可以说,除去标准的行为面以及技术面的面试题,投行面试中会碰到的其他问题都是考你的临场反应能力和抗压能力的。这些问题的类型五花八门,非常奇葩的不在少数,能否一脸镇定的表(Bi)达(Bi)自己的观点是你能否涉险过关的最关键条件。


我们唯一能够准备的可能就是脑筋急转弯(Brain Teasers)了,大家可以上网搜一搜,有很多大神们搜集的投行面试脑筋急转弯合集,也有一些论坛上会一直讨论。这些脑筋急转弯大多数其实都跟概率或者最优解的问题有关,所以概率和数学学的比较差的同学,可能还真的要多去搜一搜相关的题目来做一做。

美国著名金融职业论坛Wall Street Oasis就有相关的讨论帖,我在这里附上链接,供大家参考:


其他的题目可能真的全看投行大佬们的心情,想到点啥就问你点啥,也许就是给严肃压抑的面试找点乐子吧。

以上就是准备投行面试的基本方法了,希望能够对想要申请投行但却不知道如何开始的同学们提供一些思路和启发。当然了,细分到不同岗位的投行面试也还是有不同的侧重点,有疑惑的同学们也欢迎跟我交流。大家可以直接在知乎上私信我,或者评论区留言。

最后,祝大家在求职的道路上一切顺利,心想事成,Offer多多!
投行的实习是怎么样的?
新鲜出炉的实习篇,本文将会带大家走入最真实的外资投行实习,也会以过来人的身份给想去投行实习的学弟学妹们分享一些我的感受和经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投行,更顺利的拿到心仪的offer。

我的投行全职offer来自于实习的转正录用,也因为如此,我在大三的暑假结束之后就已经确定了全职工作,避免了全职招聘的激烈竞争,在同届的学生当中算是为数不多的幸运儿。一转眼,我在投行的实习已经是几年前的事情了,但是这段经历对于我来说仿佛就像昨天一样,记忆犹新。

临近秋招啦,不少小伙伴都在问我投行咨询等金融求职相关的问题,发现很多困惑和焦虑是共通的,所以小熊决定为大家搭建一个金融求职抱团群,不定期为大家分享最新求职信息,答疑解惑以及分享金融类求职资料。需要的话可以联系我的We/Chat haribotomato。感谢大家对小熊的信任和支持~




曾帮助不少学生入职ibd,刚好前段时间采访了在高盛任分析师的cris,来答下。

第1块是教育背景。

学校的话大家基本清楚投行会有target,如果说学校非target,可能再优秀也没法过简历,很残酷。(当然,每年也有不少非target school的同学进投行,具体方法后面会介绍。)

再就是GPA。GPA是投行非常看重的,高GPA是一个must?。一般来讲投行的前台岗位要求会比中台和后台的岗位高一些。以美国为例,前台岗位GPA最好在3.5以上,比较理想的要达到3.7 - 3.9。中台和后台的岗位,一般GPA要求到达3.0 - 3.2。

然后投行对国内学生会比较看重international experience,因为我们知道,像一些外资投行,基本base在中国香港(因为中国香港就是culture比较比较融合的地方),所以他会希望你有international experience,和一些international的employee能够很好的融合,这一点非常重要。

很多同学觉得自己school不好,没自信。其实不同投行不一样,有些投行会一定要Top 4,还有会觉得知名985就可以了,像国内券商,有些可能只招硕士,这也没办法规避掉,所以信息搜集很重要。

第2块是实习。实行最好跟投行相关了,不管是IBD或者券商研究所,研究所其实会招很多实习生,所以如果对投行感兴趣,可以申一下研究所的实习,看看金融市场到底是怎么回事,或者去申一些跟投行工作行为或者素质非常相关的,比如consulting(咨询),这也是对你进投行很有帮助的。

第3块就是课外活动,其实投行并不那么看重这一块,跟前两块相比相对会弱一些。当然投行也希望你是一个什么社团的领导啊,创过业啊,很有意思的志愿活动啊,这都是比较好的加分点?。再就是其他任何有意思的事情,都是一个plus。我之前还见过简历上写自驾进西藏,就是一个很好的plus,因为投行它需要潜力比较强嘛,那这就证明了你体力强,而且你是一个很有毅力的人,对吧?

还有比如说自己去过好多好多个国家这种,也很加分,因为它显示出你curious about everything,面对困难你会去努力的进行尝试和探索,对一些未知局面的不是特别害怕。很多同学写简历,就知道写教育背景、实习这些,那忽略了这些有意思的事,其实就漏掉了一些加分点。

另外,每个人的情况都很特殊,很难通过一篇回答就讲完,如果对外资投行求职这边还有具体疑问,欢迎戳我,做个免费的分析和咨询~
知乎营销平台
是不是说硬条件达到了,就一定能进投行呢?

当然不是,现在投行会越来越看重综合素质。

第1块非常非常重要,学习能力。我们知道投行会看各种不同的项目,或各种不同的企业去帮助企业进行融资,可能要两周之内就需要把这个企业讲通讲透,learning是非常大的挑战,这就是为什么进投行,需要你在很好的学校,有很高的GPA这种。

第2块就是所谓的data analysis,我们知道投行常常会有一些data需要建model,需要你快速分析并得出结论,这就是data analysis的能力,比如你之前是学理工科的,或者学过金融建模,这些都是很好的加分点。

第3块就是communication,投行很多的时候是作为一个中介,他需要撮合,所以他需要跟这边讲好,跟那边讲好,要知道哪些话能说,哪些话不能说;要知道该怎么说,在什么时候说。所以,做投行的人一定是情商非常高的人,他们需要作为中介撮合两方进行交易。

第4块是anything permission,怎么理解?在投行里面,你需要把工作当做你自己的responsibility,或者说你主动去take更多responsibility,尤其是作为一个应届毕业生或者刚毕业不久的同学来讲,这是非常重要的,就是说我们要把日常工作作为自身事业去做,而不是说草草应付两下。

然后其他条件,长得帅有没有加分,那肯定是有的,因为长得帅的人大家都喜欢,他们说话都能够听进去;还有人说,我家里有sources能不能加分,那肯定也是有的(这些潜规则大家心知肚明)还有人说我身体条件好,我能扛得住加班,这些也可以。

所以,只要有软实力大家觉得跟投行相关的,都可以通过简历或面试表现出来。

这边罗列一下我知道的一些途径,可能不是很全,建议大家再搜集下信息,路是人走出来的,可以多多扩展嘛。

1、vip,领导推过来的(懂的都懂)

2、campus event,很多投行会去学校宣讲,尤其是外资投行来的时候,希望大家还是去一下。一方面能增进你对投行的了解,另一方面也有机会拿到面试,有时候和面试官或者同行直接接触,如果提出一些非常有意思的问题,让别人感觉这个小孩非常好,那他可能就会特别关注一下,帮助你拿到面试机会?。

3、投行会组织一些case competition或者business competition,商赛得奖也是可以自动进面试甚至直接进终面的,大家也可以关注下。

第4、social networks。这个怎么说呢,用的好的人,对他来讲是个非常重要的途径,用得不好的人就觉得没啥用?。

(1)找已经进投行的师兄师姐、校友推荐。

(2)校友群、或者一些小程序里会有实习的招聘信息

(3)你和实习的老师混熟,让他帮你推荐别的实习。金融是个圈子,大家基本上也都是那些学校的,大家通过各种渠道都互相认识或者可以打听到对方,只要进了圈子、有了好口碑,后面的实习也好、找工作也好都会容易很多。

最后这也是一个比较常见的途径,平时officical的一些intern,如果做得好的话也是能够留下成为全职。(暑期intern机会比较多,小黑工机会不大)

我们都知道,投行是会看第一学历的。是不是第一学历不太行的同学直接就没机会了呢?不尽然。

本科稍差一些的同学,完全可以弥补回来,第1个,实习比较好的话,投行对于学校的要求就没那么高,这是最简单也最有效的方法。

第2个,讲故事的时候可以这么说,我本科的时候可能确实学校不是特别好,但我意识到这个问题,经过不断努力进入到一个Top two……这样,这也是非常励志的回答思路。另外,常有同学问我,投行prefer数学专业还是prefer精算专业?其实这两专业都非常好,投行都非常喜欢,所以不用太纠结。

还有同学说,文科出身同学比较适合进投行哪些部门?其实不能完全看你什么出身,关键看你有什么能力。我见过文科出身学英语的同学,进IBD的,关键是你知道自己优势之后,要去弥补自己的劣势。

比如说文科出身,你对于数据分析或者金融建模可能不是很擅长,那你就要有针对性的去弥补这两方面。包括一些计算机的同学,对于数理这些没问题之后,那么金融知识思维以及和人的沟通能力,可能就需要一些提升。所以我建议大家要知己知彼,缺哪些东西尽可能去弥补就可以了,不用过分纠结什么专业能进投行,什么专业不能进投行。

考证只能锦上添花,不能雪中送炭。我不知道准不准确,或者别人是不是这么想,但是在我个人看来是这样子的。

对于一些非金融类专业的同学来讲,考证是非常有助于你进行转专业的,如果至少他表现出你是在尝试,但仅仅考证是不够的,我真见过有人拿了一把证,还是找不着工作,这很常见。如果考证的同时还能做一些实习,就比较有说服力了。

所以有些同学大三、大四了,本来时间就不多还全用来考证,我是不同意的,至少对于你未来求职来讲,并不是那么有帮助。

当然国内投行对考证会比较热衷一些,这个必须承认。国内投行比较看重的是CPA和司考。如果有时间,而且想进国内投行,可以去考一下这两个证,当然这两个证都不是特别容易考,所以大家得有个权衡。你是金融专业的,实习非常多,那你去考证非常好,但如果你是非金融专业,啥实习都没有就去考证,这就不是很明智的选择,因为每个人时间都很有限.

就说这么多,希望能给大家进投行一些帮助~觉得有用的同学,点赞支持下,拱手~

就说到这,我是 @grace Lee,主业在中信证券投行部搬砖。

偶尔会做做求职辅导,悄悄告诉你,目前已累计帮助1000+应届生规划金融求职了哦^^

有 实习内推 | 简历修改 | 职业规划 | 笔面试辅导 相关问题,都可以来问哈~~
知乎营销平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EA之家评论守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