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收藏

著名金融实战专家黄海奇博士------揭秘目前中国经济真相

avatar sdcczb | 1123 人阅读 | 0 人评论 | 2016-10-18

著名金融实战专家黄海奇博士------揭秘目前中国经济真相

著名经济数据研究专家、金融实战专家黄海奇博士指出:企业家要看懂中国当下的资本市场并作出正确的投资抉择,必须完美将企业管理的实践经验应用于股权投资领域,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的设计,构建多种风险投资中的高效管理及商业模式。----------黄海奇

近期国家统计局公布经济数据,国家统计局发言人盛来运称多项重磅经济数据全面回暖,供求关系改善;但同时又承认仍处于结构调整阵痛期,企业经营困难比较集中,经济下行压力不小。官方媒体也统一口径,称经济企稳。

目前,经济界对8月数据向好没有分歧,但对于下一步中国经济趋势则看法各异。归纳起来大致有三种意见:第一种是同意官方口径,认为经济走势开始胜于预期,重要数据企稳后就是经济回暖,政府部门和体制内的经济学者多持此意见。

第二种是市场派的意见,认为一两个月的数据向好,只是政策加力的表现,不是经济走势出现转变,目前经济下探还没有到底,可能出现反复。这种观点认为,上月多项经济数据反弹,一方面与洪灾影响消化有关,另一方面则与地产销售带来的投资超预期有关。

第三种意见是学院派通过多项数据分析,相信中国经济回暖要等到2018年以后,并认为中国经济整体风险仍然存在,甚至存在不断积累的可能。

从上述分歧不难看出,判断中国经济既要从市场着眼,也要从政治着眼。中国的政治大事就是经济大事,经济大事也是政治大事。现阶段政策部门要做的不是稳增长,而是稳经济,要从十八届六中全会来把握市场变化和资本市场行情。


▌中国经济增长乏力的本质是市场空间问题

安邦认为,中国经济增长乏力的问题,有我们自我调整的需要,如供给侧改革的需要,也有失去发展方向的原因,一定要看到其中的复杂性。有人质问中国经济增长一会要保增长,一会要L型,到底要怎样?其实,这种反应还是表明对经济格局,对地缘战略的不了解。



分析问题的关键从来都是看假定条件,这件事情也是如此。什么叫理性思维?看条件就是理性,否则就是非理性。如果中国的改革进行的很快,很顺畅,那么效率就会提升,这时国内的市场空间就会相对大起来,一时半会还不急于走出去,可能就不急于搞什么共同市场了。如果改革不顺畅,一时半会到位不了,或是不会立刻发生效率改变,这个时候你不走出去也不行了。因为产能就相对过剩了,资本就扎堆了,麻烦和问题一大堆,哭爹喊妈的一大堆,解决不了。经济增长率就总是在悬崖边上,日子很难过。

这种时候最需要的就是一个新空间,一片新世界。就好比中国突然多出来一个省,有4亿人口,除了有钱,什么都没有,大家想一想,产能过剩还有吗?资本过剩还有吗?过去的日子就可以在一定时间里按照过去的作法进行下去,维持了经济增长率,同时还争取了时间,为今后的改革腾出时间和空间。

所以,中国经济增长乏力的问题,本质是新空间的问题。发展了几十年,老百姓家里的装备,该有的都有了,消费越来越挑剔,手机都是世界先进水平的了,结婚都没的送了,只好送黄金,现在甚至连房子都已经是投资的问题了,而不是解决居住的问题了。这种情况下,按照原来的老套路已经走不下去了,再搞下去,什么都是积压,最后全变成了债务,压在头上,这就有让全民财富清零的风险了。


▌“中国还不会做全球国家”

在巴基斯坦的巴中学会,侯赛因•赛义德讲了一点,让我觉的此人也非平凡之辈。他说,中国还不会做全球国家!他当过新闻部长,很能讲,也许是顺口说说,但我以为这是一个重点,作为全球国家,享受着全球化的诸多好处,中国经济崛起的过程,始终靠着净出口的支撑,但在这样一个国家,偏偏地缘战略不是重点,还是讲宏观调控、讲宏观政策的时候多。说白了,我们国家现在是在用传统得不能再传统的模式,治理着一个世界上最重要的全球化国家。美国和世界上的发达国家,都把中国当作主要的竞争对手,调整自己的全球战略和部署,因为他们认为,中国是一个全球国家。


我们呢?

我们认为自己依旧是一个封闭的国家,眼睛看的还是自己鼻子底下的那点事情,所以动辄就是宏观调控,动辄就是宏观政策。人家的家里有点麻烦,从外部世界里找齐;我们呢?我们家里有麻烦,从我们家里自己找齐,就知道自己挤兑自己人!这不是一个全球国家应有的策略和格局。你自己家里只有2居室,东西摆不平,就要设法增加到3居室,在空间上想办法,而不是自己在2居室里面硬挤出空间。看看这个世界,美国总统什么时候谈过宏观调控?他总是在谈美国的地缘战略,谈美国的海外利益。为什么?他不傻,他所做的一切,最后都有利于美国利益,有利于美国经济。说的再通俗一点,他是在全球谋求美国利益,回馈美国经济,这就是一个全球国家应该有的世界观。放在经济学术里面讲,就是空间经济。

我们老说,美国是在试图领导全世界,其实人家是在谋求自己的国家利益,当然包括经济利益,只是这个经济利益是来自外部的。所以,一个外,一个内,这就看得出你是不是一个全球国家了。什么和平崛起,和平是真的,崛起现在还远远谈不上,就冲着这个格局,那就差远了。

现在的海上丝绸之路碰上多少问题啊,到处碰壁,还在自我修饰,自我解释,这样子下去是不行的,持续不了。中国作为一个全球国家,影响力随着产品遍及世界,这样的国家,其经济增长必须寻求新的外部空间。总是压榨自己的空间,不是说不行,在效率无法一下子大幅改变和提升的条件下,那就只能看外部,从外部环境上动脑筋。为什么我总提新丝绸之路共同市场,坚持提了十几年,这就是重要原因之一。

现在的中国,实际是与美国在比赛,看谁跑得快,都在竞相寻求发展中国家的新市场空间,从TPP到亚太再平衡战略,都是这个原因。道理很简单,因为在资本过剩的环境下,只有发展中国家以及欠发达国家的市场才会出现高速增长,为原本过剩的资本带来较高的持续回报,才能稳住自己的金融体系。所以,这是一场竞赛,既有谁跑得快的问题,也有往哪里跑的问题。目前来看,中国是跑错了方向。根本还不了解事情到底是怎么回事呢!美国倒是跑对了方向,但其国内保守倾向和产业整合的叠合,障碍重重,导致他们也不可能取得太大进展。所以,中国还有机会,就是别再跑错了方向,跑到大海上面,与几个世纪以来的海权国家争高下。


▌大型区域经济计划需要超级机构

现在的中国不能再犹豫了,不能再争议了。要明确自己的大型区域经济计划,如果不能放弃空洞的口号,起码也要利用“新丝绸之路共同市场”来加以转轨,重新调整核心重点。实际上,无论是二战前的道威斯计划,还是二战后的马歇尔计划,都曾经对区域经济创造过经济奇迹,大型区域经济计划始终是区域经济重振的核心与关键。


要管理好大型区域经济计划,一个超级管理机构是必不可少的。现在的“一带一路”主要是某部门的一个副主任在搞,开个会,各个部委都凑不齐人。即便部委来了人,来的很多也是处长,关键问题,动不动就要回去汇报和请示,根本谈不上效率,形不成合力。这样要搞的好,才见鬼呢。累死了,也不行。

通常涉及到国与国关系的大事,非要高层出面协调才行。新丝绸之路也是这样,我的建议是,实际是屡次建议了,中国要搞一个超级机构,在国家发改委之上至少是平级的管理机构来专门运作这个事情,这是攸关国民经济的大事,都是协调的事情,都是具有系统性的事情。最起码也要一个部级机关专门来做,否则各行其是,中国的老毛病就犯到国外去了,战略机遇期就会失去。


""
还没有人打赏,支持一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EA之家评论守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