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ylor 发表于 2017-5-11 13:36:00

什么是大战三百「回合」?

古代的战车作战, 是很多影视剧都希望拍的大场面。 但是当中有很多细节都是现在我们没有注意到的。



在商朝至西汉初期, 中国的战争都会牵涉到车战。 春秋尤以车战为主, 如《左传·隐公四年》有: 「秋, 诸侯复伐郑……诸侯之师败郑徒兵。 」沈钦韩《春秋左传补注》云: 仅败其徒兵, 足见郑虽败, 未受大创。 如果车战败了, 那就是大败了。 又如《左传·隐公元年》: 「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 」即只言车数, 而不言人数。 依上可见, 车战之重要。

以往的车战: 每一辆车都有三位甲士, 七十二个在旁的步卒。 步卒就是前面所说到的「徒兵」, 主要是围在车两侧保护战车。 而甲士三人, 就是战车上左面的「射」, 用弓箭, 作远程攻击; 中间的「御」就是驾驶员, 战车是一车四马; 右面的「车右」, 执戈盾, 作近战防御。

甲士三人中, 「射」「御」都是经过贵族教育的, 周朝时的六艺「礼、 乐、 射、 御、 书、 数」, 都是贵族的课程; 而「车右」更是选孔武有力、 忠诚果敢的勇士担任, 如《左传·宣公二年》: 「秋七月, 晋侯饮赵盾酒, 伏甲, 将攻之。 其右提弥明知之。 ……提弥明死之。 」里面的「其右」就是指「车右」, 《公羊传》於此处则说: 「赵盾之车右提弥明者, 国之力士也。 」这也再次说明战车为什么重要。 因为这「甲士三人」都是贵族精英和无敌勇士。

通常车上的作战位置是这样安排的, 但要是君主或者主将亲自下场, 那就不一样了。 这时候中间的位置就会留给主将或者君主, 御者居左, 车右位置不变。 由於主将在该车上, 所以车右会是勇士中的勇士。 而御者是偏在一侧驾马的, 更得技术超群。 《左传》往往会说明主将的御者和车右, 如《左传·桓公三年》: 「三年春, 曲沃武公伐翼, 次於泾庭。 韩万御戎, 梁弘为右。 」《左传·闵公元年》: 「晋侯作二军, 公将上军, 大子申生将下军。 赵夙御戎, 毕万为右。 」

而作战时, 战车会首先驶向对方, 两方正式交锋: 先是远程, 射者对攻; 战车靠近后, 车右用戈矛交战; 然后战车擦身而过, 驶向远方, 再是弓箭对射。 这个过程成为「合」。 合就是交、 交战的意思, 如《左传·成公二年》的「?之战」中, 御者解张说: 「自始合, 而矢贯余手及肘。 吾折以御, 左轮殷红。 」车右郑丘缓也说: 「自始合, 苟有险, 余必下推车。 」

战车驶远之后, 各自必须再兜过头来, 准备第二次对攻。 这个战车掉头的过程, 就是「回」。 然后两车再驶近而「合」。 一个「回」, 必有一个「合」。 战争就这样不停的「回」「合」「回」「合」的继续下去。 直到有一方败北, 在「合」之后, 不再「回」, 直接驾车而逃。

所以一合一回、 一合一回直到有一方败北为止, 所以这就引申出后世很出名的一句话: 大战几个回合。 回合, 本来就是指战车之间的决战。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什么是大战三百「回合」?